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03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换上儒衫,进入太原城,寻到一家中等客栈,沐浴用饭,总算睡了个好觉。

原本,闫璟可持盒中密信,直接投靠晋王。进入太原城,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未料想,翻看信件时,竟翻出两封晋王亲笔。盖有晋王私印,写于弘治十八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朝廷不满,对孝宗怀怨,对少年天子难服,隐有举“贤能”取代之意。

这样的信,落到世人眼中,唯四字可以形容:大逆不道。

哪怕送粮送羊,开私库支援边储,也会被夺爵,贬为庶人,甚至终身囚困。

晋王府重要,不代表“晋王”一样重要。

晋庄王长寿,儿孙着实不少。更活过儿子孙子,王位交给曾孙。

朱知烊是庶子袭封,长辈叔伯,堂兄堂弟,四个巴掌都数不过来。这些人貌似安于现状,焉知不会盯着王府爵位,希望能取而代之。

看过盒中书信,闫璟十分清楚,投靠晋王的路,完全被堵死。

即便烧毁信件,对方也不会放心。

说句不好听的,死人才最能保密。

闫璟只是三甲进士,生父获罪戍北,朝中关系全无。本就是私逃宁夏,无声无息死在晋地,谁又能知晓?纵然知晓,岂会冒着得罪晋王的风险,全力追查?

想了整夜,闫璟终于明白,摆在他的面前的,唯有一条路。

蓟州,镇虏营,杨瓒。

一笑泯恩仇?

盯着烛火,闫璟冷笑。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借其起身,当是先讨还些利息。

隔日,闫璟早早起身,同家人至太原东市,新购马匹,重换车厢,扫去一切宁夏王府标志和线索,用过饭食,再度启程。

马车离开半日,宁夏王的追兵方至太原。行动不秘,被守卫发现,逮入王府。

晋王闻讯,立即着人审问。

得知闫璟携密信潜逃,其中即有早年书信,当场惊出一头冷汗。

“该死!”

负着双手,晋王在殿中踱步。

猜不透闫璟会逃向哪里,只能派人至客栈打探,寻到东市。

因不能大张旗鼓,速度自然拖慢。

等查明闫璟去向,派人追拿,前者早换过两辆马车,飞驰延庆州。

属官一路追到大同边界,失去闫璟踪迹,恐引来朝廷注意,不敢继续再追,只能调头回报,人追丢了。

“丢了?”

“依属下推测,其人怕已过延庆,前往蓟州。”

蓟州?

闻听此言,晋王犹如五雷轰顶,站不稳,后退两步,倒在椅上。

“王爷?”

属官担忧不已。

局面方好了些,陡然冒出这件事,实在令人措手不及。

比起闫璟,晋王更恼怒安化王。如不是对方不安好心,留存书信,岂会予人把柄!说一千道一万,也怪自己年轻不知事,不晓得天高地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现如今,后悔也晚了。

“下去吧。”

忽觉疲惫,晋王靠在椅上,颓然摇头。

“王爷万万保重!”属官咬牙道,“属下立即点人,装作商旅,前往延庆……”

“不必了。”

苦笑一声,晋王面色发白,似万念俱灰。

属官正着急,不知如何劝说,忽见一名中官走到殿外,行礼之后,小心翼翼拿出一页纸,言是王妃令其送来。

“呈上来。”

再是心烦,王妃送来的东西也不能轻忽。

蓟州一场战事,晋王妃兄长领兵支援怀柔,立下不小功劳。得天子封赏,升调大同府,手握实权。

看在大舅子的面上,晋王也会让王妃两分。

更何况,夫妻关系向来不错,王妃常能为夫解忧,虽未诞下嫡子,地位仍牢不可破。

别说寻常姬妾,曾有一争之心的侧妃,都被打压得没了脾气。花信年华,竟如一潭死水,终日诵经念佛,难寻初入府时的娇俏。

怀抱野心,冒名入府的刘良女,被许给杨姓乐工,不甘命运,意图再生事,直接被杖十五,锁在房内。

宫人送来汤药,困于逼迫,当面喝下,转头便挖着喉咙,一股脑都吐了出来。

饶是如此,五日后,依旧变得声音沙哑,形容枯槁,彷如即将枯萎的鲜花。

以为其必死,宫人放松警惕,未再送药。

不料想,刘良女竟身藏剪刀,杀死杨乐工,换上一身男衫,当夜潜逃。

临行之前,放火烧屋,躲藏暗处。趁一片混乱时,寻到后门,故技重施,以利剪杀死守门的婆子,自掘开的土道逃出。

大火熄灭,乐工的尸体已成焦黑。

房内家具摆设,衣物乐器,俱被付之一炬。婚书契纸自不可寻。

刘良女不见踪影,找遍四周,也未能寻到踪迹。

宫人自知办错差事,跪在王妃脚边请罪。

王妃未见生怒,反令其起身。其后,唤人取来两张身契,至太原府衙,划去杨乐工和刘良女的户籍。

“人死了,户籍留着无用,自当销去。”

宫人低着头,只觉寒意从脚底升起。

太原大同,都是边塞之地。

寒冬腊月,设法逃出王府,未必能活下去。加上没有户籍,遇上巡检,必做流民处置。

运气好的,发卫所充仆妇。运气不好,迷路跑到北边,遇上鞑靼游骑,被掳至草原,更是生不如死。

在晋王妃眼中,刘良女有点小聪明,也是微不足道的虫子,随手能够碾死,不值得再费心思。反而是宁夏生出的麻烦,才更需用心。

左思右想,忆起日前兄长送来的家信,脑中灵光一动,立即动笔,写下一页纸,令人送给晋王。

前番蓟州大战,边军缺衣少粮,军饷不足。晋王府慷慨解囊,送出米面千石,肥羊百腔。

吃过王府的米粮,不求感激,好歹知晓王爷对朝廷的忠心。

留在镇虏营的佥都御使杨瓒,深得天子信任。如能请他帮忙,拦住闫璟,截下大逆不道的书信,王爷再上表自陈,举发安化王和宁王,有极大把握,求得圣上开恩,免去一场大祸。

看过王妃之策,晋王茅塞顿开,颓然一扫而空。

当即写下书信,派遣王府长史,持腰牌印信赶往蓟州。

信中大篇惊惶悔过之词,誓言举发不轨之人,以报天子。对拦截闫璟,烧毁书信,只字未提。

如此行事,即便杨瓒上交,天子震怒,也有借口推脱。

假若杨佥宪能顾念前情,网开一面,晋王府上下都会感激。这么大的人情,足够晋王掏空半个私库,再送粮万石。

信送出,晋王郑重谢过王妃,犹不敢掉以轻心。

召来幕僚,动笔写下一封上表,痛陈年少之时见识浅薄,神短气浮,庸目俗耳,以致被奸人蒙蔽,生出怀怨之心,实罪该万死。

“今幡然悔悟,愿倾全力,戍守边塞,以尊圣德,以报国恩。”

其后,附宁王和安化王不臣的罪证,直接递送京城。

危急将至,必当争分夺秒。

表书递出,再没有回头路。

晋王知道,事发之后,纵能保全性命爵位,也将被各地藩王孤立。

但他不在乎。

事既不能两全,保存性命为先。更何况,身为宗室藩王,理当效忠天子。

今上年轻,颇有太宗皇帝之风,定有一番作为。

一条路走到黑,保子孙后代恩宠荣华,被孤立又有何妨?

天子姓朱,藩王也姓朱。

同为圣祖高皇帝子孙,不能坐天下,却可守疆土。

大明强盛,后嗣子孙方能绵延。否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参照蒙元入关,南宋皇室的下场,聪明人都当警醒。

这个道理,晋王之前不明白,现下却记在心里。

出卖昔日战友,愧疚略有几分。但比起家人安稳,存世之义,这点愧疚,着实不值一提。

晋王府属官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疾驰镇虏营。

因事有拖延,启程较慢,终落后闫璟一步。

好在蓟州刚经战事,对往来之人盘查严格,闫璟在密云耽搁两日,方得路引,赶往镇虏营。

不曾想,前脚递送腰牌,后脚就被人撵上。

因彼此未曾见过,不知底细,当面对坐,尚可平安无事。

帐篷里,杨瓒看过两枚腰牌,展开晋王书信,表情变了几变,眉毛越挑越高。

合上书信,重又拿起腰牌。翻到刻有“安化王府”字样的一面,摩挲过凹凸不平的阴刻,沉思半晌,令长随请营中锦衣卫。

校尉入帐,抱拳行礼。

杨瓒递出腰牌,低声吩咐一番。

“如此行事,当尽速动手。”

“是!”

校尉离开,不到盏茶,晋王府属官被请入军帐。闫璟则被五花大绑,押出帐外。

骤然被拿,闫璟惊愕失色。似不敢相信,杨瓒见都不见,就令人将他押下。

张口欲喊,却被直接堵嘴,绑到柱上。

听到鞭响,转过头,赫然发现,同行的家人,正缩头缩脑,跟在锦衣卫身后。

“唔——”

闫璟不敢置信,也不愿相信。

见家人道出藏信处,挣扎得更为剧烈,状似疯狂。

校尉不耐烦,抡起刀鞘,狠狠拍在闫璟脸侧。

“老实点!和杨佥宪玩心眼,合该有此下场!”

军帐内,杨瓒满面笑容,请晋王府属官落座,着人奉上香茗,态度极为亲切。

待属官道明来意,立即道,王爷托付之事,定然尽力。

“只一点,”杨佥宪笑容愈深,“王爷信中直言,将举发不臣宗室,可为实情?”

“杨佥宪放心,在下来时,王爷已上表朝廷。”

“甚好。”

杨瓒点头,唤人带属官前往西营。

“奔逃之人已被拿下,长史不妨亲自辨认。其私逃宁夏,助不臣之人谋逆,本官定会上奏朝廷,治其重罪。”

“多谢杨佥宪!”

长史不识得闫璟,看过路引腰牌,知杨瓒没有诓言。

等木盒取来,见两封密信被烧,余下一封不痛不痒,虽有抱怨,不致天子降罪,不由得感激万分。

“此封留存,可堵他人之口,还望长史体谅。”

“在下知晓,杨佥宪无需多言。待回禀王爷,定言佥宪高义。”

一番客套,长史满意离开。

杨瓒亲自送出营房,待背影远去,对身边主簿笑道:“梁主簿这项本领,本官着实佩服。”

“佥宪夸奖,下官实不敢当。”

原来,烧毁的书信,俱由梁主簿临摹,全是赝品。

展开书信,杨瓒笑呵呵点头。

这样的把柄,岂能说烧就烧。递送入京,交给天子,才有大用。

他相信,晋王能做到这个份上,定有十分诚意。但一时服软,不代表一世如此。

留下后手,总是必要。

如晋王忠心不移,这两封信便用不上。哪天不甘寂寞,生出妄念,这就是绊倒马腿的长索,压死骆驼的稻草!

心思多诡,不够诚实?

杨瓒收起笑容,敛下双眸。

身在朝堂,终不由己。既决心扶助熊孩子,开创中兴盛世,有些事不能不做。

哪怕不合道义,背上骂名。

第一百五十六章庙堂铲歪

正德二年四月,注定被历史铭记。

短短一月之内,大事连发。朝堂民间,皆是愕然不已,瞠目结舌。

负责记录的史官,也不禁手指发抖。

放下笔,吹干墨迹,暗道一声,从弘治朝至今,少有如此“刺激”。能录下此等笔墨,也算前无古人,堪慰平生。

月初,蓟州贼虏被彻底扫平。

其后,鞑靼内部生乱,阿尔秃厮部掀起内讧,各草原部落接连卷入,短期内,再无力扰边。

月中,中宫诞龙凤三胎,堪谓天降祥瑞,皇统有续,天子大喜,满朝欢欣,举国同庆。

兀良哈,车禄,乌斯藏,云南贵州等地首领头目,及湖广等地宣慰使司土官,接连遣人入贡,献上牛羊方物,贺皇子公主诞生。

兀良哈和乌斯藏更在御前立誓,必调集人手,逐鞑靼漠北,为大明死守门户!

第103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