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5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帝师作者:来自远方

第25节

刚刚养好伤,回御前伺候的刘瑾最是倒霉,被笔架擦到,额头又青了一块。

“陛下息怒!”

殿中的中官宫人齐齐跪地。

朱厚照不说话,握紧双拳,用力捶着桌案。

“无法无天,欺人太甚!”

每落下一个字,都伴随着一声钝响。整句话说完,御案都被掀翻。

“张伴伴。”

“奴婢在。”

“你出宫,召杨侍读觐见。”

“奴婢遵命!”

张永弯腰退出内殿,顾不得擦掉额头的冷汗,领了牙牌,带上两个小黄门,急匆匆赶往宫外。

到了地方,当即被眼前的惨景吓了一跳。见锦衣卫正搬起倒塌的梁木,还以为是杨瓒出事,腿一软,险些坐到地上。

“张公公?”

张永曾到长安伯府宣旨送赏,伯府长史认出他,出声问候。

“张公公有礼。这是怎么了?”

“杨侍读,”顾不得其他,张永一把扎住伯府长史的胳膊,“杨侍读可出了事?”

“公公放心,杨侍读无事。”

长史将前因后果道明,张永长出一口气。

“杨侍读现在长安伯府?可请了医士?”

长史道:“惠民药局不顶用,城内医馆分不出人手。伯爷遣人到老侯爷府上请了良医。”

“如此甚好。”

张永也不多说,掉头赶往长安伯府。

无论如何,都得亲眼确认杨瓒的情形,在天子面前也好有个说辞。

得知杨瓒家被火焚,朱厚照很是焦急。自己无法出宫,只能遣张永带上御医,往长安伯府再走一趟。

“谷伴伴传话司礼监,朕许张伴伴留宿宫外,明日再回。”

“是。”

“张伴伴。”

“奴婢在。”

“务必确认杨先生安好。”

“奴婢遵命。”

张永领命离开。朱厚照坐在案后,久久不发一言。

暴怒之后,又听到这样的消息,全身的力气似被抽空,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谷大用往司礼监传达天子口谕,刘瑾瞅着左右无人,趁机凑上前:“陛下……”

两字刚出口,风声忽起,玉质笔筒正面袭来。

“滚!”

叱喝一声,朱厚照眉眼再现厉色。

一日之内,两次被天子砸伤,刘瑾额前一片青肿,疼得眼角冒出泪花。他不禁开始怀疑,急着回天子跟前伺候,究竟是不是个好主意。

闹不好,得不回宠幸,连命都要搭上。

想起朱厚照震怒的因由,刘瑾暗暗咬牙,他和姓杨的肯定是天生犯冲!

不得不承认,刘公公的直觉很是灵验。

在没有杨瓒的历史中,立皇帝同样在“姓杨的”手里吃过大亏。最后身死,同样和“姓杨的”脱不开关系。

虽此杨非彼杨,天成犯冲却绝对不假。

长安伯府内,侯府良医和张永带来的御医先后诊脉,均言杨瓒是急火攻心方才晕倒。兼受了凉,今夜可能会发热。

“待热发出来,就能好上大半。”

御医开了药方,自有伯府家人前去熬药。

长史引张永和两位大夫往厢房安置,家人退下,室内很快陷入寂静。

顾卿守在榻前,看着拧紧双眉,唇上干涩的杨瓒,睫毛微垂,指尖擦过杨瓒的颈侧,缓缓俯身。

窗外,大雨未停。

室内,烛火幽明。

家人送来熬好的汤药,看到屏风上模糊的倒影,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僵在当场。

“谁?”

“伯爷,小的送药来。”

“进来吧。”

“是。”

小心绕过屏风,家人放下药碗,恭敬退下,不敢回身再看一眼。

第五十一章改变

如御医所言,夜间,杨瓒果然发起了高热。脸色潮红,大汗淋淋,身体却瑟瑟发抖。

整碗汤药端来,勉强能灌下小半碗。御医和良医轮换开过方子,皆不顶用。

杨瓒躺在榻上,双眼紧闭,呼吸急促,竟渐渐说起了胡话。只是嘴里像含着石块,声音含糊,十句中有九句听不懂。

“赵御医,快想想办法!”

张永奉皇命出宫,得知杨瓒病情危急,哪里还有心思休息。急匆匆赶来,见到眼前的情形,急得嗓子眼冒火。

赵御医坐在榻边,两指搭在杨瓒脉上,眉头深锁,额间隐约出现汗意。

不该啊!

收回手,看向先替杨瓒诊过脉的侯府良医,只见对方微微摇头,面上同样闪过忧色。

“赵御医,杨侍读这病到底如何?”

御医眉间紧蹙,又同良医交换过一个眼色,终沉声道:“不瞒张公公,杨侍读这病委实凶险。热度能退则罢,若是不能……请恕老夫无能为力。”

一句话,无异于判了杨瓒死刑。

张永顿时大惊。

“赵御医,先头不是说,只要发了热就能好上大半?”

御医摇头,表情中满是羞惭。

“是老夫医术不精。”

“你……咱家、咱家……”

生平第一次,张永惊慌失色,手足无措。

哪怕被刘瑾告黑状,他都能抡起拳头揍回去,梗着脖子强辩。但生死之事,却非寻常人能够掌控。

如果杨瓒真挺不过这遭,张永当真不敢想象,天子会是何种反应。

先皇驾崩不久,杨侍读又要……张永用力咬牙,眼角开始泛红。

“必须救!”神经紧绷间,张永的声音格外尖利,“赵御医,必须把人救过来!要是你救不了,咱家就遣人去请院判,请院正!总有一个能救得了杨侍读!”

“张公公,为医者,能医病不能医命。”

“住口!”

“张公公,”侯府良医开口道,“杨侍读郁愤难消,热消不下去,纵然华佗再世也难回天。”

张永沉默了。

心病?

在宫里讨生活,自然晓得,心病远比身病更要人命。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知晓御医和良医都没有说假话,也不是故意推脱责任,张永双腿一软,跌坐在椅上,色如死灰。

御医同张永说话时,顾卿一直守在榻边。眉眼不动,神情不变,端着一碗汤药,小心喂入杨瓒口中。

伯府长史守在外厅,模糊听到御医和良医的话,知道情况危急,当即唤来两名家人,道:“去城内打听,哪家医馆药铺有高明的大夫,立即请来。”

“马长史,小的听说和安堂的李大夫医术高明,且颇有医德,治好不少难症。”

“和安堂?李大夫?”马长史微顿,似乎有些印象,当即道,“可是曾去过北疆那位?”

“正是。”

“那还等什么,快去!就是背,也要把人给我背来!”

“是!”

家人领命退出,马长史举袖擦过脸上的热汗。

不等他喘口气,屏风后即传来唤人的声音。

“马成。”

“属下在。”

“着人去城内请大夫。”

“伯爷放心,属下已遣人去了。”

屏风内再次无声。

又过了片刻,表情凝重的御医和良医先后走出,一边走一边摇头叹息。看样子,对杨瓒的病情的确束手无策。

马长史没有多言,恭敬的将两人请到一旁,令家人送上热茶。不管怎么说,有这二位留在外厅,危急时,多少也能派上用场。

“马成,再去熬药。”

“是!”

顾卿的声音很平静,没有半点起伏。马长史的汗却比先前流得更急。

客厢内,无形的张力充斥,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跟在伯爷身边越久,越了解伯爷的脾气。眼下看着无碍,实际却能要人命。

紧张和惊骇同时涌上心头,马长史不明白,自家伯爷向来不同朝官来往,无论文武。就算是老侯爷和大老爷,也不见有多少亲近。

偏偏是这个刚入朝的翰林院侍读,莫名得了伯爷的眼?

新科探花?得天子信任?

真论起来,都算不得出奇。

马长史想不明白,干脆不再去想。首要之事,是请来大夫,助杨侍读闯过这场生死大关。

时至三更,伯府依旧灯火通明。

因京城遭逢大火,西城半数百姓无家可归。

朝廷下令,停两日宵禁,派惠民药局的医士大夫前往救治伤患。从光禄寺调拨库银,赈济遭受大变的京城居民。同时,令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役严格巡逻,凡有形迹可疑者,俱下大牢。

朝廷赈济之余,许多官宦豪商都在路边搭起施粥饼的木棚。不只受灾的百姓,皇城内外的乞丐也因此受惠。

为挽回名声,道观寺庙争先大开山门,观主主持亲自为死者超度,懂医术的僧道均背起药箱,前往西城施药。

一时之间,“鞑靼奸细”的骂声减弱不少。但想得回往日的尊重,仍需更加努力。

和安堂的老大夫和徒弟同在西城。

长安伯府的家人找了半个多时辰,才在一间临时搭建的窝棚前找到师徒三人。

“还请老大夫救命!”

事情不能耽搁,家人顾不得许多,口出“救命”之言,几乎是将老大夫架起,请上伯府的马车。

“师父!你们是什么人?!”

两个徒弟大惊,以为遇上恶人。

老大夫摇摇头,道:“无需惊慌。既是病况危急,老夫随两位壮士走一遭就是。尔等且留在此处,继续为受伤之人施药。”

“多谢老大夫体谅!”

伯府家人诚心道谢,留下仍面带惊慌的医馆学徒,扬鞭催动快马,一路飞驰向东城。

彼时,杨瓒用过御医和良医重新开出的药方,情况略有好转。虽然热度未消,至少不再说胡话。

因喂药之故,顾卿身上的锦衣被泼洒大片药汁。

“长安伯且歇歇,咱家给杨侍读喂药。”

顾卿抬起头,正要说话,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少顷,马长史来报,和安堂的大夫请来了。

“快请进来!”

顾卿未来得及出声,张永已是一叠声的高叫。

老大夫走进内厢,见到仰躺在榻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的杨瓒,不由就是一愣。

“杨探花?”

“老人家识得杨侍读?”

“回大人,先时杨探花受寒,老夫曾前往诊治。”

放下药箱,老大夫顾不得行礼,直接走到榻边,两指搭在杨瓒脉上。

许久,内厢无一丝声响。

“杨探花这病……”

“可有救?”

张永抢着出声,满脸焦急之色。

“有救。”老大夫道,“老夫为杨探花施针,先消了热,再开一剂方子助其安枕。这之后,静心调养即可。”

“有劳大夫。”

“不敢。”老大夫起身,“事急无状,还请见谅。”

顾卿抱拳,张永也是连连摇头。不提老大夫须发花白,年逾古稀,单是他能治好杨瓒,便是救命的神仙。

“老人家万勿如此,该是咱家给您行礼才是!”

说着,张永果真弯腰,结结实实给老大夫施了一礼。

老大夫吃惊不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