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1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帝师作者:来自远方

第21节

群臣担忧,以为太子殿下是身体不适。哪想到,三位阁臣到乾清宫觐见,都是满脸担忧的进去,眉头紧拧的出来。

李东阳尚能不动声色,刘健的脸赫然已黑成锅底。

太子殿下哪里是身体不适,分明是在和朝臣怄气!

他想亲征,朝臣不答应,心中有火发不出来,干脆整日躲在乾清宫,非但不临朝听事,连弘文馆都不去了。

刘健三人觐见时,朱厚照穿着一身常服,捧着一本闲书,正看得津津有味。见到几位相公,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睁着眼睛说瞎话:“孤偶感不适,劳三位先生担忧。”

乾清宫走一遭,内阁三人的忧心更甚以往。

原本担心这位会成为“暴君”,如今看来,哪里是“暴君”,分明就是“昏君”!

“先皇殷殷重托,老夫绝不能视而不见!”

火气上来,刘健就要上疏进言。

李东阳阻止了他,道:“先看看再说。”

看看再说?

“殿下天生睿智,非是不懂道理。”李东阳压低声音,道,“此番怕是有奸宦作祟。”

奸宦?

刘健压下火气,眼中闪过一抹阴沉。

如果真是奸宦诱导太子,他必不与之干休!

担心朱厚照的不只内阁六部。

朱厚照几日不临朝听事,也不入弘文馆讲习,杨瓒每天到翰林院点卯,都能遇到谢丕和顾晣臣,无一例外,皆是眉头深锁,神情中带着忧郁。

“杨侍读。”

“谢兄折煞小弟。”

谢丕客气,杨瓒却没有大咧咧领受。言行谦逊,既不将姿态摆得过低,也不会予人一朝得志、鼻孔朝天的印象。

三人的值房仍是相邻。

每日做完抄录工作,时常互相串门,提到最多的便是太子殿下。

谢丕和顾晣臣没有资格上朝,对朝堂上发生的变化,知道的不如杨瓒详细。哪怕是谢丕,也只是从谢大学士口中听说,太子殿下是如何的年少气盛,鲁莽轻率,并无实际感触。

“贤弟看着,殿下究竟是如何?”

杨瓒摇摇头。

告诉谢丕顾晣臣,朱厚照就是个小屁孩,被亲爹宠坏了,事情不顺心就开始发熊?

能想不能说,说出来就要大祸临头。唯一能表露的,只是和朝中文武一样的担忧。

谢丕顾晣臣没有多想,对视一眼,都是叹息连连。

当日离开翰林院,杨瓒没急着回家,而是揣着名帖和书信,寻至顾千户府上。

门房见过杨瓒,忙寻来管事之人,郑重接下杨瓒的名帖书信,道:“伯爷近日奔忙,常不在府中。杨侍读放心,伯爷回府,小的必定将帖子送上。”

“多谢。”

没有多说,杨瓒转身离开。

又是三日过去,朱厚照仍不至西角门视事,也不给群臣一个说法,都察院和六科终于炸了。

御史和给事中的讽谏飞入内阁,堆成小山。送入乾清宫,朱厚照却是看也不看。

情况愈加恶化,内阁三人觐见,竟被中官拦在宫门前,连太子的面都见不着!

动静太大,惊动两宫。

王太后和吴太妃担心朱厚照的身体,张皇后也不再继续和儿子怄气,轮番上乾清宫探视。朱厚照嘴上答应得不错,等人前脚一走,后脚便将话抛在脑后,依然故我。

与此同时,杨瓒的帖子和书信终于递到顾千户面前。

放下名帖,展开书信,看着纸上短短几行字,顾卿的眉头越挑越高。

“杨侍读还说了些什么?”

“回伯爷,杨老爷只留下名帖书信,并未多言。”

“哦。”

顾卿点头,挥退家人。手指轻轻敲着桌沿,片刻后起身行至书房,提笔写下一封回信,直接附在名帖之后,令人送到杨瓒府上。

“亲自交到杨侍读手中,言我近日不在府中,有事可寻伯府长史,自会安排妥当。”

“是!”

家人离开,顾卿重新拿起杨瓒的名帖,看着横平竖直的几个大字,不觉嘴角轻勾,笑意涌上眼底。

彼时,杨瓒正在家中独坐苦思,厨娘精心烹制的晚膳送上,微微动过几筷子,就放下了碗。

“四郎不再用些?”

杨瓒摇头。

内忧外患不断,之前多番努力恐将付之流水,哪里有心思吃饭。

正想着,忽听门房来报,长安伯府来人。

杨瓒神情不变,心下陡然生出几分紧张。看到顾卿的名帖和书信,才终于松了口气。

“伯爷让小的给杨老爷带话,近日公务繁忙,多不在府内。杨老爷如有事,可令伯府长史代办。”

“杨某谢过顾千户厚意。”

杨土送伯府家人离开,杨瓒迫不及待展开书信,苍劲的笔迹,如刀锋在纸上划过。

读完全部内容,杨瓒靠向椅背,深深吸一口气,旋即将书信送到烛火旁,任由火苗吞噬白纸黑墨,直将烧到手指,才丢入火盆。

信的内容,多言及草原部落,尤以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为重。较真起来,甚至比不上他同锦衣卫通信“严重”。然谨慎起见,哪怕是为顾卿减除麻烦,杨瓒还是决定烧掉。

此番向顾卿求助,实是别无他法。

他在京中没有根基,对边塞之事的了解,多源于杨小举人的记忆。

想劝说朱厚照,不能兜头就砸大道理,必须言之有物,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事由“亲征”引起,必当由此处引出话题。鞑靼、瓦剌、兀良哈,他知之甚少。有顾卿透出的讯息,仍要继续揣摩。

不过,知道三者间的恩怨纠葛,明白彼此强弱,于现下已是足够。

必须佩服太宗皇帝的智慧,早早在草原布下棋局。如不是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精锐尽失,无论瓦剌还是鞑靼,此刻都不会是明军的对手。

盆中火苗熄灭,杨瓒站起身,走到藤箱前,取出弘治帝赐下的金尺和牙牌,神情肃然,背愈发挺直。

求得这把金尺,本为保全自身。现下却有了另外的用途。

面向宫城方向,杨瓒郑重行礼。

想扳正熊孩子,非寻常手段可行。金尺在手,说不得要演上一场好戏。

翌日,朱厚照仍是没有驾临西角门。

群臣无法,只得将奏疏全部送到内阁。

礼部等着朱厚照登位的令谕,急得火烧眉毛,偏偏正主一点不急,看闲书不算,听说还召见了为先帝炼丹的道士。

正逢杨瓒入值弘文馆,不似谢丕顾晣臣,杨侍读压根没在偏殿露面,手持御赐的牙牌金尺,直接行过三大殿,立在乾清宫前,请求觐见太子。

“杨侍读?”

闻听张永回报,朱厚照脸上闪过片刻犹豫。

张永和谷大用早看不惯刘瑾连发谗言,撺掇太子殿下不上朝。今番得着机会,自是尽力劝说太子见一见杨瓒。

内阁三位相公没办法,这位杨侍读总该有辙。

假如杨侍读也铩羽而归,当真会让刘瑾那厮得意,将太子殿下引上歪道!

当日,朱厚照在气头上,刘瑾趁机上谗:“殿下乃是万乘之尊,他日登上大宝,将为一国之君。朝堂之上俱为殿下臣子,君君臣臣,自当尊奉殿下之意,如何能够违背?”

“奴婢都晓得的道理,朝堂文武岂会不知。此番讽谏,必是欺殿下年幼。”

“殿下万不可退让,否则,今后恐万事不能做主!”

一番话直刺朱厚照痛处,激起更大的火气。

矛盾既成,又有刘瑾在一旁煽风点火,自那以后,朱厚照干脆不上朝,同内阁针锋相对起来。

张永几个说话渐渐没了分量,急得嘴角起泡,仍是没有办法。

说得再多,奈何殿下听不进去!

杨瓒觐见给了几人希望。

刘瑾不是得意?

等到殿下被杨侍读劝服,回心转意,看这老小子还怎么张狂!

“既然是杨侍读……孤当见。”

一直窝在乾清宫中,朱厚照也是无聊。

杨瓒横空出世,引得朱厚照视野开阔,之前能引起兴趣的东西,渐渐入不得眼。憋着一口闷气,他才同内阁僵持到今日。翻着刘瑾送上的闲书,早就乏味无比。

“殿下召杨侍读觐见!”

唯恐朱厚照改变主意,张永一溜小跑,亲自为杨瓒引路。见到杨瓒的神情,扫过他捧在手里的金尺,背后陡生一股寒意。

“张公公且近一步说话。”

杨瓒略微缓和表情,低声向张永打听,太子殿下不上朝,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永左右瞅瞅,捡着重要的说出两句,重点提及刘瑾。

“是他?”

“是他!”张永咬牙切齿,“这个奸佞小人!咱家咒他生儿子没屁眼!”

“……”

该拍手叫好还是提醒一句?

杨瓒终是决定,沉默是金。

两人走进乾清宫,朱厚照正在暖阁里等着。刘瑾和谷大用伺候在旁,对杨瓒的到来,心情截然不同。

“臣杨瓒,拜见殿下!”

杨瓒行礼,待朱厚照叫起,面色严肃道:“殿下,臣斗胆,殿下为何不上朝?”

朱厚照皱眉,表情顿时冷了下去。

“杨侍读也认为孤年轻鲁莽,不知晓是非?”

杨瓒很想说“是”。事情不合心就犯熊,还能有什么解释?

好在理智压住冲动,暗中咬了咬腮帮,杨瓒正色道:“臣以为,殿下欲仿效太宗皇帝,出征塞外扫平鞑靼,并无可指摘之处。”

“孤就知道,杨侍读知我!”

没等朱厚照高兴太久,杨瓒话锋一转,问道:“既是出征关外,臣有诸多疑问,还请殿下为臣解惑。”

“杨侍读尽管说。”朱厚照信心满满,大有策马扬鞭,挥斥方遒之势。

“殿下可曾看过边塞舆图?”

朱厚照微愣。

“鞑靼同边军战力对比如何,殿下可知?边将何人擅攻,何人擅守,何人擅用战车,何人擅用火器,殿下可知?”

朱厚照僵住了。

“先人兵法,殿下可曾知晓?孙子、孙膑、吴子、尉缭子、孔明、六韬,殿下可曾详读?”

朱厚照开始石化。

“昔年太宗皇帝亲自领兵,横扫草原。中军大纛一起,兵锋过处,鞑靼瓦剌无不闻风丧胆。”

顿了顿,杨瓒加重语气,“太宗皇帝如何排兵布阵,如何驱策骑兵,布下神机营,殿下必是成竹在胸?”

石化的太子殿下开始皲裂,碎渣掉了一地。

杨瓒乘胜追击,道:“臣不才,略通孙子兵法。其谋攻篇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殿下可有解?”

朱厚照终于从石化中恢复,脸色瞬间涨红。

“孤……孤……”

朱厚照自幼不好读书,《大学》、《春秋》、《资治通鉴》轮番讲读,也未必能记下几篇。

自从杨瓒出现,太子殿下打算拾起书本。然每每见到两位学士,坐在课堂上,仍是云里雾里。无论听得多认真,始终半懂不懂。

况且,朝中文武皆有共识,一国之君,勤政爱民即可。带兵打仗是武将的事,压根不必劳动天子。

太子殿下不主动提出,自然没有哪位学士翰林闲着没事,撇开经史子集,拿出兵书讲读。

朱厚照是倔,却不是真的不讲道理。

言官的讽谏,满篇大道理,三句话不离开垂统继承,五句话不离江山社稷,朱厚照耳朵磨出茧子,也未必听得进去,只会越来越烦。

与之相对,杨瓒当面发问,手段简单粗暴,更有逾越嫌疑,却如醍醐灌顶,直接敲在朱厚照的脑门上。

回头想想,不懂排兵布阵,不知悍敌底细,兵法都没熟读过一部,亲的哪门子征?

就算内阁三位相公同时脑袋被门夹,放太子离京,除了给鞑靼送菜,就是给鞑靼送菜!

“孤想差了。”

朱厚照满脸通红,老实承认错误。

打过巴掌必须给颗甜枣,杨瓒当即道:“殿下有爱护万民之心,何错之有?”

“孤……孤今后必定苦读兵书!力求早日亲征!”

苦读兵书?

甭管怎么样,至少比窝在乾清宫不见人要好。

劝说完朱厚照,杨瓒的目光扫过暖阁内几名中官,在刘瑾身上停留的时间格外长。

“臣知殿下忧心国事,必不会懈怠朝政。此番行事,必是受不肖之徒误导。”杨瓒正色道,“殿下,内阁三位相公皆为大行皇帝重托的扛鼎之臣,忠言逆耳,实是一心为殿下着想。”

“孤……知道。”

“殿下,是何人误导殿下?此人必心怀叵测,挑唆殿下同内阁生出嫌隙,辜负先皇,居心险恶,坏我大明江山!”

朱厚照下意识看向刘瑾。

虽不觉一定如杨瓒话中严重,然提及弘治帝,一根尖刺却是扎得结实。

“是你?!”

杨瓒故作恍然,擎起弘治帝御赐的金尺,厉声道:“当日臣在御前受命,正色立朝,发奸擿伏,严如鈇钺,绝不容情!今日,臣擎此金尺,惩此奸徒,以儆效尤!”

话落,恭敬向朱厚照行礼,旋即大步走到刘瑾面前,在对方不敢置信的目光中,举起胳膊,一尺抽了过去。

啪的一声,刘瑾面上浮出一道血痕。

打人不打脸。杨瓒此举,是彻底同刘瑾划清界线,也将对方得罪个彻底。

一下只是开胃菜,紧接着,杨侍读正式上演计划中的好戏。在乾清宫东暖阁中,在朱厚照愕然的注视下,在张永和谷大用的抽气声中,将刘瑾抽了个结结实实。

“谗言太子殿下怠政,不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