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运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李勉前半生都以周王为正统,后来侄孙女被选中为魏王妃,他才动了几分支持齐王的念头。但毕竟魏王年纪尚小,如今立长有周王,立嫡……如今容妃注定难再扶正为后,魏王胜算不大。
他的侄孙便嫁做王妃亦不算差,不值得便卷入这等无胜算的争夺。
眼前这群竖子也不足与谋。
李阁老有些心灰意冷,叹道:“罢了,此事不可为。与其想着如何扶持后妃,不如再挑家中佳子弟……”万一能中选,事还有可为;若中不了选,也就只能这样了。
他挥了挥手,叫商进离开公廨,准备应对礼聘皇后一事。
商侍郎也深觉悔恨——怎么就以为桓凌不在京,就能顺势弹劾他一本,再折周王一道羽翼?怎么就以为这宋编修是个高情逸致,不沾世俗的才子名士,轻易就能弹劾下去?
还不如早弹劾桓凌,当初马尚书使人弹劾桓家祖孙,都没闹出这样大的乱子!
不,不对!
当初这位宋三元就直接在朝上承认桓凌爱慕自己,替桓家祖孙解了围。如今也是一般地到圣前分辩,也一般地解了桓氏之危……
这一回是他们看错人了。立后之事回头再议,还是把这回弹劾他们的事收拾干净,不行就推到魏国公身上,以免叫人翻出旧帐,得罪了这位圣宠无限的宋三元。
然而商家还容易另寻新人,德妃却才刚将最好的侄女挑给儿子做王妃,再上哪里寻个佳人做皇后?况且就真另有个好侄女,也不能送入宫。本朝以来虽有姑侄同做后妃的,却绝没有姐妹分嫁皇上与太子的!
可若不从家中选,远亲外人做了皇后,压她这个生下皇次子,主理六宫事务多年的德妃一头,她又如何忍得下?
德妃心中恨极,她家中做主的侄儿,魏国公世子自也深深衔恨:“咱们家待那宋时一片好意,齐王殿下不惜亲自折节下交,又叫阿罗他们到桓家意图结纳他。他却不识好歹,硬说齐王只是个游侠儿,又装作不在桓家住着……这分明是瞧不起咱们王家!”
满朝上下,谁不知道他跟姓桓的做夫妻了?外头野书摊子上都有酸文话本卖了,随便抄几个摊子都能收来一堆。
他还有脸到御前喊冤!还坏了他们推德妃娘娘入主东宫的大计!
这仇定是不死不休。
他们勋贵不会引什么孔子、孟子坏人前程,但要败坏一个文人的名声还不容易?他立刻命人去唤自己门下收买的御史来,依他的意思再写一封折子弹劾宋时。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