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忠眼看是无法阻止,出了特别意外后,一瞬间他的心思就转了不知道多少,然后立刻做了弥补,挺身而出也要先将事情由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这样能分担许多到自己身上,起码不能让这个小妹夫一个人扛着啊。
这份机智足以让正和帝对他再高看一眼。
但是正和帝看了看毛里毛躁的小石头,这心里的滋味儿呦!
就别提了!
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家伙总能给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去,复杂的事情弄死了的……。
“哦?说。”正和帝对石磊启奏的时候,还停顿了那么一小下,但是到了李国忠这里,却十分利索的要李国忠启奏。
这在那些还蒙在鼓里的大臣们来说,意思多明显!
这不就是皇上不待见小定军侯么!
不然皇上也不会这样的态度了。
“启奏皇上,微臣认为,如今科举制度漏洞百出,不堪已久,需革新避旧,为朝廷选拔良才……。”李国忠的文采非凡,一通四六骈文说下来,对科举制度的好处和漏洞点的十分清楚,而且因为他的话,很多清流大臣们都不断的点头,因为李国忠说的句句在理字字珠玑,虽然是事实如此,但是依然让李国忠的这本奏章,如同一滴清水滴进了热油锅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待李国忠说完,那些文臣们的脸色十分精彩,有人马上就要站出来说话,但是被石磊抢了先:“皇上,微臣也跟李大人一样的事情,科举也应该改一下了。”
石磊手里也一本奏章,东西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朱瑞杜撰好了之后,他抄了一遍再盖上自己的印章,这才拿出来参奏。
石磊头一次参加朝会,啥也不懂,说话也十分大胆随意,人家奏事都有技巧,看人李国忠就是个例子,可石磊不会,他可不可能会说的多么好听,直接就大实话上来了。
“小定军侯此言差矣!”文官列席里站出来的人,是个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的老头儿:“你身为武将却参与文事,岂能鸠占鹊巢李代桃僵越俎代庖?科举乃国之大事,以你一阶莽人怎可妄言,更改科举制度?老祖宗多少年多少代都如此选拔良才,尔等胆大包天竟然质疑科举大言不惭改革,简直是岂有此理!”
“谁管你们那帮子文臣的事情啊?”石磊一副受不了的表情:“我说的是我们的科举,科举分文武,您老知道么?”
“科举乃统一之事!”文举武举,不都是科举吗?
“我说武举,您老非要放到一起,那一起改!”这是你自己非要说的,那我还客气什么?
“怎可如此?”老丈人立刻就反对,文武岂能混为一谈。
“不如此,那就分开,反正武举要改!”石磊也没打算混为一谈,老头儿乐意他还不乐意呢。
“不可更改!”武举改了文举不改?那不可能!知道不可能,所以老大人也反对。
“老大人此言差矣!”石磊十分认真的看着他:“你身为文臣却参与武举之事,岂能鸠占鹊巢李代桃僵越俎代庖?武举乃国之大事,以你一介文人怎可妄言?武举乃选拔战将猛帅之用,你等文人怎能了解武事内涵?简直是岂有此理!”
什么叫“腊月的帐还的快”?
小定军侯的话,把那位老大人差一点儿噎死在当场,一张老脸憋得通红泛紫。
“皇上!”另一个老大人站了出来:“科举乃国之大事,轻易更改不得!天下士子何其多?……!”噼里啪啦一大堆话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从古时到现在,甚至日后都有了些涉猎,其实总归就一个意思,科举制度,改不得!
“不是都说了么?那制度有漏洞,不该改么?有错不改啥意思?就那么错着?你们改不改我不管,但是武举要改是一定的!”石磊本来就有气,这回可有地方撤了,小身板子站在御阶下,颇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科举若有错,那那些科举出来的臣子们该如何自处?难道他们都是错误的吗?”这人说话也够黑的了,他这是想让所有科举出仕的官员都对小定军侯又想法儿啊!
历朝历代科举出仕的人多了去,不管文臣武将,更何况当朝亦是如此,这朝上百分之四十的大臣都出自科举啊!
妥妥的给小石头拉仇恨值!
“科举改的是现在,以前的咱们揭过去,刚才李大人不也说了吗?难道您老没听到?还是没听清楚?再说了,不是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吗?难道死扛着不改就是好啦?”石磊说话跟别人不一样,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在朝堂上这么说话呢。
“自有史以来,科举便是晋升之道,为国选材之事,祖宗家法在上,岂可随意篡改!”
“不随意就可以改喽。”
正和帝见底下的人一个个惊惧不已,对小定军侯的提议十分抵触,而且因为石磊的目标太大了,导致李国忠的存在感都降低了不少,这些个大臣竟然就知道不同意找小定军侯理论,可明明小定军侯刚才都说了他说的是武举,李国忠说的才是文举!
190油锅滴水
“科举制度自古传承至今,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改过,众位爱卿看是要怎么个改法?”形式不是很理想,正和帝不得不发话,也是表明了立场,这科举改革他作为天子是同意的,他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改革制度,而不是应不应该改的问题。
只是有些人却执意到底,他们可心里清楚呢,这科举制度他们不想改也不能改。
治河之策更改了,他们少了一大笔收入,而且因为是执行新的策略,他们的人都被架空了,银子摸不到,东西也碰不到,最多是看个热闹而已。
科举若是再改,他们连收拢人才的地方都没有了,要钱没钱可以拿家底来供应,反正这些年他们都没少搂钱,可是要人没人就不行了,成大事必须要有能用得上的人!
这年头,没有银子还能有家底支撑,没有了人才,谁给他们卖命?谁搭理他们?朝上有什么事情,还能有人支持保护他们了么?
“皇上!”老大人跪地泣求不已:“祖宗家法改不得,科举制度改不得!那是动摇国本的啊!”
“请皇上三思而后行!”好几个人都站出来跟着那位老大人跪地求正和帝,他们咬定了祖宗家法改不得,就硬撑到底了。
这次的事情太突然,正和帝事先可真的是一点儿风声都没有透露,要的就是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也低估了他们的坚持。
这些个人因为心里有鬼,生怕被人清算,即便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就在他们上了贼船的那一刻,他们就知道自己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也许一开始他们会有些良心不安,但是这种不安在他们同流合污了之后,就再也没了踪迹。
人嘛,都是有私心的,他们的私心被人刻意的放大了,放到了不该放的地方。
正和帝端坐在上,居高临下的看着那几个坚决反对的人,十分平静的道:“诸卿以为此事该如何?”
“臣以为,科举选才乃重中之重,势必有所进益……。”这是支持的人。
“回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这就是反对的了。
朝堂上,那帮子文臣们一个二个的开始进行支持与反对的发言,有的人说的头头是道支持改革,更有的是反对,认为宗法不可改,之乎者也扯出了一大堆理由。
总之,各抒己见,吵得乱七八糟,石磊一听这些个轮调就犯困,本来就没睡醒的人,这会儿也蔫了吧唧的回到了座位上,由李国忠这位大舅哥儿接替了他的位置,跟那帮子人理论。
而有人看到小定军侯坐了回去,还想上去跟他理论一番,但是那些老元帅老将军们的气势太彪悍,愣是把他们给镇住了,不敢上前一步,而这个时候李国忠非常有见识的接替了石磊的位置,虽然他站的不是很靠前,但是也因为要出列奏请,往前凑合了好几步。
也是这个时候,那帮子文臣才反应过来,他们应该找的是李国忠,而不是小定军侯啊!
毕竟人家不是说了么?他要更改的是武举,而不是文举。
而且看武将那边那么消停,明显人家内部都同意了,就是说出来告诉他们一声而已,至于文举?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要理论也是他们自己人跟自己人理论去!
正和帝看到石磊坐了回去,心下巍然,这小家伙儿还挺心大的,这会儿别人争得脸红脖子粗,他却回去坐的稳稳当当。
正和帝也安之若素,看着文臣们争论不休,他则是抿茶品香,巍然不动。
石磊撩了撩眼皮子,看到正和帝端坐其上,偶尔还挪挪屁股换姿势,看样子早习惯了这样的场景,那些文臣们一个个唧唧歪歪的不得了,石磊都有一种想要要他们闭嘴的冲动了。
但是正和帝不愧是当皇帝的,看人家那叫一个淡定,那叫一个稳重,石磊想了想,这样有耐心的皇帝也不错,总比那些昏庸帝王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要好得多了。
以前的朝会什么样石磊不知道,但是现在的朝会在石磊的眼里,也不比菜市场消停多少。
“是不是很不耐烦?”这个时候,坐在石磊旁边的周老元帅偷偷的往石磊那边侧了侧身体,跟石磊小声的说了一句话。
其实就算周老元帅小声了,那声音也小不了多少,不过现下文臣那边争论不休,也没人注意他们。
“有点儿……好吧,是很不耐烦,以前朝会也这样?”石磊刚才跟那几个老大人对峙了一会儿,狠狠的发泄了一番,顶的那几位老大人肺管子都要被戳漏了,起床气也撒完了,倒是能心平气和的跟人说话了。
就是不撒气,他也没那个胆儿对着这些老元帅们发火,这帮子老人家们,真真是尸山血海里闯出来的活阎王,他不要小命了才敢跟他们叫号呢。
石磊以为周老元帅起码能给自己说说关于朝会的事情呢,他也是想跟身边的人打听一下,省的自己抓瞎,谁知道周老元帅特别理所当然的道:“谁知道以前朝会啥样子?老夫来的次数太少,根本就不知道朝会都要干啥!”
石磊目瞪口呆的看着周老元帅:“……?”
您这样,真的是军机处的元帅吗?
您这样,上面坐着的皇帝知道吗?
“看啥看?”周老元帅一瞪眼:“又不是闲得慌,天天上朝折腾个什么劲儿?要不是你小子,你以为我们能来受会这个罪么?”
石磊看看其余的老元帅们……了果然!
这帮子不经常上朝的老元帅们,穿着的朝服十分威猛,但是相对的是那个朝服很板正,板正到老元帅老将军们都特别不舒服,你抖抖肩膀他动动胳膊,总之是各种不得劲儿。
这么一看,石磊也跟着蹭来扭去的了,因为他也不得劲儿的很!
就算是在岳父家读书的那段时间,他都不曾坐的如此久,还要板板整整的坐着,毕竟朝会议政,金銮殿上,你要是不板正,极有可能被人冠上“御前失仪”的罪名,严重点儿的还不得被说成“藐视帝听”,这样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谁受的了呦!
石磊跟一帮子武将们抽风一般的小动作,正和帝在上面都看的清清楚楚,心里有了那些念想,就算是看着这种不合时宜的举动,在正和帝的眼中,都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率真。
武将们什么德行正和帝这个做皇帝的怎么会不知道?
只是以前正和帝以为这样坐不住的应该是那些真正的武将们,但是小定军侯不愧是有着武将血脉的人,即便是养尊处优的长大,骨子里还是武将的根儿,跟一大帮子猛人坐一起,竟然也同一个习惯!
正和帝的龙目微微下撩,眼皮子遮住了眼中的笑意,那个人总是与众不同。
这一日的早朝十分失败,文臣们吵了一早上愣是没有吵出个结果,连个子丑寅某都没有争论出来。
正和帝一直一言不发,底下都吵成一锅粥了他也没意见,那些人都极力的要证明自己的言论才是最正确的,都忘记了一开始的时候,正和帝就明确示意过他们,他是支持改革科举的话。
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记得,只是选择性遗忘了自己,这样他们才有理由反对这个改革实施下去。
“好了,今天的早朝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正和帝说完这话起身就走,身后传来那些臣子们的:“皇上……”叫声不绝于耳。
但是正和帝要退朝,臣子们就是不退也得退,这都快要晌午了,他们可以饿着肚子争论不休,皇上还要吃饭呢好不好!
石磊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可算是退朝了!
唉呀妈呀!
上朝原来这么闹心!
怪不得尽管岳父大人都贵为相爷了,还是到了六十岁就立刻致仕了,要是天天这样,就是长寿也得被熬的短命啊!
要是他他也老早就致仕了。
看到那些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大人,各个都要行将就木了,还坚持上朝议政,真是赢得了小定军侯一大片的敬仰。
今天早朝的事情,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虽然是李国忠率先提出的,可是看样子,归根结底还是小定军侯啊!
有些个文臣就在金銮殿门口等着,想要跟小定军侯来个私下交谈,李国忠不行,因为这家伙是个老油条了,又有清流那帮子人在,不好勾搭上。
小定军侯就不一样了,到底是个武将,又是个功勋世家出来的小侯爷,在石老太太不遗余力的谣言攻击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相信,小定军侯就是人傻钱多混不吝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会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的,他们都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在他背后指使,或者说是那个人到底是哪一边儿的啊?
这种挖人墙角的举动,不知道有多膈应人吗?
守着的人多,但是跟石磊一起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那群老元帅老将军们怎么可能让石磊单独走?外面没看都有蹲门口守着的了么?万一单独走遇到什么不可臆测的事情,怎么办?
所以石磊是被夹在一大堆武将中间,众星拱月一般的出了金銮殿的,让门口守着的几个人傻眼了,这样的要怎么靠近小定军侯?那些武夫的胳膊都比她们大腿粗,挤进去有可能吗?
191午休时间
只是才走出金銮殿几步,后边就小跑出来一小太监:“小侯爷留步!留步!”
小太监太小了,要不是他的声音够大,那群武将们都看不到他的人影儿。
“这位公公,什么事儿?”石磊费劲巴拉的从中间挤了出来,话说这保护阻隔了那些人,也让石磊出来费劲不少。
“皇上宣您去上书房。”
这话说出口,让听到的人都很惊讶的看着石磊,包括那些武将们,毕竟上书房是君臣讨论正事的地方,跟御书房不同,能进去那里的人,都是正和帝倚重的人。
也可以说,能进去那里的,都是简在帝心的人。
小定军侯头一次上朝就有如此荣幸进入上书房。
“去吧。”巡检大将军一拍石磊的小肩膀:“别怕,咱们都在你身边呢。”
话语很隐晦,意思很明显。
他们武将抱成团,没有人比他们更懂的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了,哪像那帮子文臣啊?山头林立拉帮结派,自己都快要斗死自己人了。
“那几位慢走,晚辈这就……。”石磊还想正儿八经的告辞一番,毕竟大家都“为朝为官”的人了。
“行了行了,赶紧的吧,我给你留二十人,等你出了宫就送你回去。”江老元帅一挥手,将石磊赶苍蝇一样的撵走了,都是自己人整那一套虚的干啥。
老人家眼睛毒,知道石磊这算是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以前还好,起码石磊不冒头,谁也不敢主动去触他的霉头,但是这次小石头蹦了出来,又是戳中了他们的软肋,没准儿有些人就狗急跳墙了呢?
所以江老元帅将自己的亲卫分了二十个人给小定军侯做护卫,起码今日要将人完好无损的送回定军候府。
其实定军侯府也有自己的亲卫,也不逊于这帮子老元帅老将军们的亲卫,只是石磊没那个自我保护意识,又是在京畿重地,他以为很安全的,从来都没有带过亲卫们,充其量也就是仪仗和护卫。
不说外面多少人的心思,又有多少人算计,就说石磊跟着小太监走,到得却是御书房。
“不是上书房吗?”
“回小侯爷,皇上还没用午膳呢,用完午膳再睡一个午觉,下午才会去上书房议事。”
“你假传圣旨?”石磊震惊的看着这个小太监,这人胆子比他这个小侯爷都大啊!
敢假传圣旨了都!
皇上您知道不啊。
“小侯爷慎言!”小太监哭笑不得,他之所以敢这么说,当然是奉命行事。
“可是你刚才不是……。”石磊看小太监的样子不害怕也不求饶,就一脸的哭笑不得,一头雾水啊!
刚想再说些什么,高大总管出来了:“哎呦!小侯爷!您可是来了,皇上正等着您用膳呢,赶紧进去吧!”
说着打开门,将石磊让了进去。
本来石磊还纠结着呢,但是一听到吃饭就将这点儿小纠结丢到了天边儿去,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啊!
这一上午过的石磊要死要活,起早还不算,连饭都没吃上几口,肚子早就在造反了。
要不是朝会上有提供的热茶可以稍微喝上那么几口,他早就撑不住了,但是也不敢多喝,生怕喝多了要出恭,上次那事儿就足够了,知道的人少,要是朝会上也半路跑出去嘘嘘……。
进了御书房直奔御膳厅,那里已经摆开了御案,上面的御膳都冒着热气与香味儿,勾搭的石磊嘴里口水都要出来了。
“净了手过来吃饭了。”正和帝换了一身轻便些的龙袍,没有朝会上那高高在上的气势,和蔼了许多。
“哦哦!”石磊因为御膳的味道十足,都忘了给正和帝见礼了,没人提醒他,正和帝都不在意了,别人也没资格在意。
正和帝也喜欢这样跟石磊相处,那些规矩什么的,正和帝头一次忽视的如此彻底。
净了手后,石磊刚入座,高大总管就亲自送上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给他。
皇上下了朝就吩咐了,更衣后就用膳,叫小定军侯来了就能立刻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正和帝的午膳时间其实都不是固定的,但是头一次正和帝的午膳这么早就用上。
石磊饿坏了,吃的速度飞快。
正和帝依旧不紧不慢的吃着,顺便给这个不爱吃青菜的人夹了好几筷子的青菜到碗里。
石磊还得起来谢恩,这会儿他倒是记得必须要谢恩了。
“好了,这里就你我二人,这些俗礼就免了,好好吃饭,吃完了去东暖阁休息一下,这里又是皇宫,他早炸庙了。
一口青菜石磊要配三口肉才能吃进去,偏偏正和帝夹菜加上隐了,石磊刚要起来谢恩,那边这位老大就一哼哼,石磊想了想,也就随这位的意思,不起来了。
正和帝心里舒服了许多,给小定军侯夹菜也更勤快了,最后石磊实在是没忍住:”皇上,您看小臣这么瘦弱,应该多吃肉补补,青菜什么的,就不用那么多了吧?“
这是石磊头一次这么跟正和帝讲话,或者说头一次敢跟正和帝说他的不愿意。
”好好,不给你多吃青菜了。“正和帝嘴角含笑,给抱怨的某人夹了一大块肉骨头:”那多吃些肉骨头。“也好长的大一些。
好吧,想到小定军侯的年纪跟长相严重不符,正和帝最后这一句没说出口。
石磊美滋滋的啃了肉骨头,觉得滋味儿真不错!
其实要不是因为石磊喜欢,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上得了正和帝的御案?御膳都是十分讲究的东西。
你能想象的出正和帝一个堂堂皇帝,抱着一块肉骨头啃的样子吗?
我反正想象不出来……。
吃饱了之后又跟着享受了一把消食茶,石磊美美的打了一个饱嗝儿出来。
“去东暖阁小睡片刻,一会儿好到上书房,那些个人应该是要找来了。”
“哪些人?”石磊不解,今天不是都说了嘛?怎么?还有没到场的人吗?
第2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