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12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天子有意点杨瓒为主考官之一,试天下俊才。

三位阁老未见反对,六部九卿干脆顺水推舟。只不过,在此之前,杨御史还需升上两级,官至副都御使。

朱厚照手一挥,没问题!

先时蓟州战功,金银之外再无恩赏。正可落于此处。

于是乎,未及弱冠的都察院副都御使,正三品大员新鲜出炉。附带朱厚照早前敕谕,兼领詹事府少詹事,太子宾客。

谢丕顾晣臣同被擢升。

前者升兵部右侍郎,与杨瓒平级,擢升速度堪谓一绝。

后者升国子监祭酒,虽是从四品,但掌国学诸生课业,并掌京卫武学,国公世子、宗室子弟照样敲手板,权威可见一斑。

两人同入詹事府,授太子宾客。

圣旨下达,大学士府和顾府门前车马如龙,宾客如云,来贺者不知凡几。

反倒是杨瓒,整整五日,未见一个同僚拜访。

仔细想想,不难理解。

长安伯府,顾指挥使家宅。门房都是锦衣卫,不说阴风阵阵,也是寒气袭人。

脑袋被石头砸过,才会主动上门。

由此,着实省去不少麻烦。

这种便宜,唯杨御史可得。无论谢状元还是顾榜眼,都仿效不来,只有羡慕的份。

车到武学门前,并未停留,而是再行百米,停在一座官学前。

递出御史腰牌,守卫立即让开道路。

大门洞开,杨瓒下车步行。

绕过影壁,迎面一座空阔校场,二十余名舞勺少年,着一式短袍,随训导练拳。另有十几名七、八岁孩童,靠着墙角,正蹲马步。

杨瓒一身绯色官袍,站在皆是青衣蓝袍的官学中,极其醒目。

不到片刻,即有教授来迎。

知杨瓒此行乃是“私访”,不为公务,略松口气。引杨瓒离开校场,往二堂行去。

穿过厅门,即有朗朗读书声传来。

两人同时放轻脚步,行到窗外,见室内情形,不禁现出笑容。

官学乃是新办,儒师训导由国子监和京城武学调任。教授文章经史同时,不落兵法武艺。

君子六艺,被列为基础学科。

上马能仗剑卫国,北驱残敌,下马能诗书成文,定治国安邦之策。

学中子弟,不拘勋贵寒门,民户军户,考评入学,每月一试。优秀者多有奖励,落后者,不想背着石砖,绕校场跑百八十圈,必须奋起直追。

杨廉志向远大,立志在锦衣卫的道路上,大踏步迈进,一时半刻扳不回来。杨瓒无法,不想让侄子被满府锦衣卫继续带歪,只能咬牙,送其入官学。

为此,特地拜访李阁老,随后上疏天子,献办学之策。

天子当场拍板,就这么办!

不出几日,京城武学旁新设一所官学。

办学宗旨:仿强汉盛唐,士子仗剑,文武兼修,绝不偏科!

起初,学中多为五品以下官员及寒门子弟。

随杨御史亲侄,庆平侯长孙,武定侯三子,刘阁老玄孙等加入学籍,官学的门槛瞬间拔高,屋脊房梁都笼罩一层瑞光。

朝廷下令,学中设立文馆,凡翰林学士,每旬必至讲学。

官学房顶的瑞光,骤成七彩。

短短几年时间,入学的人数竟如滚雪球一般,成倍增长。

正德八年,皇长子,安化王,兴王世子前来“体验生活”,更是造成轰动,官学大门差点被挤破。

安化王不提,兴王世子同皇长子相差一辈,却是年龄相仿,交情甚厚。在大明四处碾压,拓展疆域的过程中,献计献策,将国王领主酋长首领完美吊打。

几次出海,甚至拐带了堂侄子和堂侄女。

历朝历代,围绕皇位,兄弟相争,手足相残,不胜枚举。

换做正德朝,完全是另一种情形。

皇次子表示:祖国山川大好,只是地方还不够大,儿欲扛枪上马,往塞外一游。

皇三子正色道:父皇,听闻美洲之外尚有沃土,儿愿前往,为国朝再寻良种!

皇四子出言:陆地已不能满足儿臣。儿要扬帆远航,献身科学。顺便验证杨阁老之言,看一看八荒六合,究竟是方是圆。

皇五子握拳,咬着脚丫:呀呀呀丫丫!

地球不够伸展,他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皇太子也想撂挑子,可惜亲爹比他动作快,拉上杨阁老,溜达出了塞外。

间接推动事态发展的兴王世子,此时还在襁褓,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中途哭上两场,显示一下存在感。

三月后,宗人府将为其上册。

朱厚熜三个大字,将以另一种方式,载入历史。

确定杨廉在官学适应良好,杨瓒没有继续停留。

教授一路送到门前,方才拱手告辞。

车夫扬鞭,车轮压过青石路。

行出百米,马蹄的哒哒声渐被人声淹没。

距新年愈近,街市愈发热闹。

接踵摩肩的行人,南来北往的行商,牵着骆驼马匹的胡人,随船而来的佛郎机人,入贡的番臣土官,齐聚京城,添许多热闹。

推开车窗,马车恰好经过一座客栈。

福来楼三个大字映入眼底,记忆倏然闪过,杨瓒眸光微闪,难免生出感慨。

会试放榜,差官报喜的声音,犹在耳畔。

继续前行,店铺前的幌子,路边吆喝的小贩,客栈酒楼中的喧闹,逐一闪过,凝成流动的光影。

车进东城,喧闹渐息。

马车速度忽然减慢,杨瓒探头,展眼望去,一身大红锦衣,玉带缠腰,乌发似墨的顾伯爷,正策马行来。

“靖之?”

“我与四郎同行。”

月上中天,星辉洒落。

民居官宅陆续燃起灯笼,晕黄的火烛,铺开一路橘光。

映衬暖色,杨瓒展颜。

“好。”

朔风卷过,尾音消散。

岁月不息,洪流滚滚。

历史书页翻过,前路虽然未尽,人间已是万家灯火。

————全书完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到这里结束,会有番外,两到三天发一篇。

感谢喜欢本文,支持远方的各位亲。

远方会继续努力!

第一百六十九章番外一周世子的升迁之路

明史列传有载,周瑛,昌平人,父庆云侯周寿,孝肃皇太后弟。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赐赍甚渥。武宗垂统,犯法,下锦衣卫狱。

正德二年,戴罪请戍边,发宣府镇独石堡,以兵卒起。

正德三年,帝北征,随军出塞,斩首五级,立功,升总旗。

正德五年、七年、十一年,征草原,伐西域,累官至千户。

正德十三年,父卒,丁忧假百日,不去管职。

正德十八年,鞑靼生乱,欧罗巴兴兵,瓦剌急报。瑛领总兵官,征讨诸邦,大胜,晋都指挥佥事。

正德四十三年,卒于边塞。卒之日,将校皆为之泣。

瑛身长八尺,状貌魁伟,善战有谋。每临战,必身先士卒。年少纨绔,尝以外戚骄人。狱中醒悟,性毅开阔,孝悌父母,友善兄弟。旧与长安伯有恶,一笑泯之。

帝怜其情,赞其功,赠都指挥使,追封宁云伯,谥忠节。诏授长子千户,次子百户。

观其一生,少时固恶,仗父祖,恃外戚,为害京城,乃至聚众斗殴,极是顽劣。

一朝顿悟,则能改头换面,彻底醒悟。

为国守疆,先驻宣府,后至蓟州,再驻辽东,临战百余,卒于边疆,实为国之良将。

后世人研究周瑛生平,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寻常武将,加官进爵,镇守一地,少有调动如此频繁。

偏偏周瑛打破常理,每隔几年便要调动一次。自西向东,从内陆到临海,再由临海转调内陆,十分有规律。

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翻开正史,参考野史,始终无解。

边镇战略?

不像。

朝廷斗争?

更不像。

原因为何?

回溯历史,真相往往会令人瞠目结舌。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每次周瑛调动,均能同皇家父子联系到一起!

正德十八年,周瑛立战功,升指挥佥事,驻守宣府。

这日,周佥事巡营归来,听边军上报,京中来人,正在佥事帐中。

“可是天使?为何不报指挥?”

边军抱拳,扭曲着表情,告诉周佥事,来人距营数里,指挥已经得讯,当即脸色数变,言有要事,令人牵马,匆忙出营,至今未归。

也就是说,顶头上司发现不妙,撂挑子跑路,将接待工作丢给下属。

甭管什么瘫子,自有下边人接着。

周瑛瞪眼。

这才想起,赵指挥使有锦衣卫背景,消息灵通,必知来者不善!

无奈,事到临头,无法退缩,人在帐中,也不能避而不见。更不能调转马头,把赵横追回来。

周瑛只能咬牙,做好心理建设,迈步进帐。

“宣府镇指挥佥事周瑛,见过……”

听到声音,来人转过身。

只一眼,周佥事的话便哽在嗓子眼,双眼圆睁,下巴坠地。

“殿下?”

他在做梦不成?!

“周佥事不必多礼。”

来着不是旁人,正是朱厚照第二子,现年十四岁的裕王朱载垠。

正德十五年,周瑛领边军,赴顺天京操。

天子设宴,周瑛与父同列席位,同裕王有一面之缘。历经三载,少年长成,稚气脱去,五官愈发英气,笑容却丝毫未变。

“末将斗胆,殿下为何在此?”

“这个嘛……”

裕王摸摸鼻子,偷跑出京的事,他会说吗?

经历过前朝,周瑛脑子里闪过数个念头。甚至有宫廷斗争,阴谋诡计,兄弟相争。却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压根对皇位没兴趣,甚至王爷都不想做,最大的梦想,持枪上马,远征塞外,开疆拓土。

问题是,这样的梦想,实难达成。

正德二年,鞑靼西迁,跑去欧罗巴牧羊。那之后,瓦剌向明朝称臣,追着跛子帖木儿的子孙,一路跑出西亚,至今没有回头迹象。兀良哈成为朝廷的金牌打手,半点没有反叛心思。

唯一不服气的战斗民族,不够九镇边将轮番吊打。

策马草原的梦想,眼见成为泡影,少年干脆学习亲爹,冒领腰牌,偷跑出京。

鞑靼打不着,遛遛马总成吧?

无论如何,都要见识一下边塞风光。回宫之后,好歹能向几个兄弟炫耀,怎么样,本王可是到草原跑过马的!

“杨阁老说过,实践出真知。”

知晓前因后果,周佥事傻眼。

这要是自己家的孩子,绝对吊起来抽!

可惜,眼前是皇子,亲爹是皇帝,堂叔是兴王,老师是杨阁老和谢阁老,教授武艺的是锦衣卫指挥使,别说抽,重话都不能多说一句。

想起早年经历,周瑛不禁仰天长叹。

在京城被祸害,离开京城,照样逃不出阴影。

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正德元年,打死他也不离侯府半步!见到长安伯的马车,定要调头就跑!遇上姓杨的,立刻后退,能跑多远是多远!

擦去眼泪,周瑛终于知道,为何赵横要脚底抹油。

锦衣卫果真鹰犬,都他xxx的不是东西!

好在裕王没有偷跑经验,出京时,行事算不上严密。城门卫留了心眼,越想越不对,立即上报顺天府。

宫中下令,厂卫立即快马出京,不等裕王走出边城,便被请回京师。

梦想没有达成,就被抓包回京,裕王颇有几分不甘。上辂之前,向周瑛挥手,道:“周佥事放心,本王定会回来!”

“……”听到这句话,如何能够放心?!

果不其然,一年后,裕王再临宣府。自己来不算,竟把三皇子一同带来。

赵横继续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周瑛好说歹说,头发掉了一大把,总算稳住两人,等到京城来接。

第112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