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9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这天下,终究姓朱。

哪怕被文官孤立,被言官讥讽弹劾,只要天子不弃,便能安稳无虞。

翰林院侍读杨瓒,便是最好的例子。

刘玉后悔,为何没能早早醒悟,以致落到今日下场。

好在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他还有机会。

“罪人谢陛下隆恩。”

跪在青石上,刘玉四叩首。

旋即起身,主动除下官袍及乌角带,再行礼,随大汉将军走出殿外。

正月的神京,虽久未落雪,仍是冷风侵骨。

天子令刘玉罢官归乡,交出罚银,却未行廷杖,也未下其牢狱,殿外禁卫自不会上前押解。反有中官送上一件绢布外袍,并一顶纱帽。

“多谢。”

刘玉拱手,中官侧身让开,道:“刘御史要谢,便谢天子,咱家不过奉命从事。”

“罪人已非朝官,公公直呼玉名即可。”

“那咱家就放肆一回。”刘瑾笑道,“说起来,咱家同你也是本家,年岁又不及你,觍颜称一声兄长。”

“公公客气。”

“这里不是常叙的地,咱家同你得缘,若不嫌弃,便赠你一句话。”

“罪人聆听。”

“归乡之后,多关注海边动静。”

海边?

刘玉面现疑惑,刘瑾笑眯眯将他拉到一旁,左右看看,凑到刘玉耳边,低声道:“宁波府……”

明有律令,士人不可在本乡为官。

刘玉出身宁波府,先祖曾随郑和船队出海,是赫赫有名的海商。朝廷海禁之时,弃船上岸,耗资巨繁,购下良田千顷。又托往日关系,手捧金银打点上下,想方设法更改户籍,成为民户。

现今,刘氏子孙已遍布江浙,是不折不扣的一方豪绅。

刘玉出身旁枝,少而好学,考中进士,颇得本家看重,家中亦有良田商铺。

此番归乡,官职虽无,活下去却不成问题。

本以为要等到儿孙发迹,才能翻身,结果刚出奉天殿,便遇上天子身边伺候的中官。

更重要的是,其言是奉天子之命!

“兄长切记,行事务必隐秘,旦遇有商船出海,都要细细记下。如能联络上几名海商,那就更好。”

“海商?朝廷已经禁海……”

刘瑾袖着手,不说话,看着刘玉的表情,很是耐人寻味。

见状,刘玉终于明白,对方的用意,绝不单是“赠言”这么简单。

“实话告诉兄长,这事牵扯不小,办好了,别说恢复官身,归京指日可期。”

听闻此言,刘玉的瞳孔骤然收缩。

“此事,可是……”陛下之意?

刘瑾仍是笑,遇上杨瓒,他只有成猪头的命,对付这些心心念念向上攀登的朝官,有一个算一个,手到擒来,熟练得很。

“有些话不好明讲,兄长心中知晓便是。”

不点头,也不否认,让对方去猜,这才是说话的艺术。

可惜啊,姓杨的和他犯冲,见到面就抽,否则,他必会是天子身边第一人,哪里有那几个棒槌卖好的余地。

聪明人最容易多想。

刘瑾又说了几句,将司礼监掌印的吩咐,捡重要的告知刘玉。后者自以为意会,郑重接过刘瑾递出的铜牌,腰背挺直,脚下生风,再不见半点颓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办好这件事,未必没有重返朝堂的希望。

目送刘玉离开,刘瑾收起笑容,一溜小跑,往司礼监复命。

文臣要收拾刘玉,厂卫早已得讯。今番行事,不过顺势而为。能发挥作用固然好,没有建树,也不废什么。

至于他手里那块铜牌,虽出自东厂,却没有暗藏的刻印,只要不承认,又是一个伪造的罪名,压根用不着担心。

司礼监内,戴义端着一盏热茶,正同陈宽商量遣人南下之事。

一名小黄门来报,刘瑾等在门外。

陈宽当即皱眉,戴义却是笑道:“来了?让他进来。”

走进室内,刘瑾恭敬行礼。

王岳下令收拾他,执行人却是戴义。每回见到戴公公,刘公公都禁不双腿打颤,很想转身就跑。

“见过戴掌印。”

“恩。”戴义点点头,“事情都办妥了?”

“回掌印,办妥了。”

刘瑾小心觑一眼戴义,将如何交代刘玉,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

“做的不错。”戴义难得给了刘瑾一个笑脸,“这事,咱家自会禀报天子。”

言下之意,没事别多嘴,不然一天照三顿收拾。

“是。”

刘瑾低着头,额际鼓动,终究没敢多言。

等他退下,陈宽眉心皱得更深。

“这个奴婢早该除掉,为何还要用他?”

“王提督的意思。”戴义饮一口茶,放下杯盏,道,“甭管是什么人,现下还能用。真用不上了,找个罪名捏死便是。”

如果是文华殿时期,戴义未必会出此言。

天子登基之后,明显远着刘瑾,杨瓒几次动尺子,旁人没事,刘公公两成猪头。

朝堂宫里,一个赛一个人精。

刘瑾现下是什么地位,司礼监上下都是一清二楚。

“到底伺候天子多年,不忙着动手。”戴义道,“牟斌那边递话,明日就派人出京。东厂这边,遣两个颗领班跟着,多点几个番子,遇事也好有个帮衬。”

陈宽点头。

“趁着这段时日,十二监上下需得好好查一查。”

“查十二监?”

“清宁宫送来那两个奴婢,供出不少事。西北边那两位,手可不是一般的长。”

“合适吗?”陈宽有些迟疑。

天子将要大婚,万一闹出事,可不好收场。

“陛下大婚,十二监都要派事,正好调人。上上下下忙得叫打后脑勺,暗中捆几个到司礼监,一时半会也传不出消息。换到平时,可没这么好的时机。”

“有理。”陈宽想了片刻,道,“既如此,我先去安排,免得到时候生乱。”

“也好。”

两人商议时,早朝将届尾声。

不出正月,各地没有官文递送,朝堂之上,无外乎几件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解决了刘玉,皇庄一事便不能急。

比起地方官员借采选收受贿赂,重议设立在皇庄附近的收费关卡,明显更为重量级。

稍有不慎,事情没办成,自己也要搭进去。

大家都不想做锄头椽子,又无他事参奏,奉天殿中再次陷入沉默。

文武百官不说话,以为天子会宣布退朝。

没料想,天子突然出声,连颁数道圣旨。

“革宁波府台州府捕盗通判,革观海卫、昌国卫、海门卫、金乡卫、盘石卫捕盗主簿。查其任职期间,渎职不法,收受贿赂,纵容走私,皆逮捕进京,严惩不贷。”

“命工部加快铸造金牌七十面,赐云南四夷车里居民宣慰使司等衙门。造石牌五面,赐朝鲜李氏。木牌二十面,赐倭国大名。”

“敕兵部郎中谢丕为正使,兵科给事中严嵩为副使,使倭国。传上朝圣意,赏赐木牌。

“敕国子监司业顾晣臣为正使,户科给事中王忠为副使,使朝鲜。”

旨意下达,群臣鸦雀无声。

谢丕傻眼,顾晣臣亦傻眼。

出使之人,当由礼部及鸿胪寺择选,怎么就点到他们头上?

严嵩和王忠则颇为激动,前者更看向杨瓒方向,面带感激。

不是杨侍读提携,天子哪会记得一个小小的给事中,更不用说命其为使臣,出使外邦,宣扬国威。

杨瓒低着头,尽量降低存在感。

的确是他挖了个坑,埋了谢状元。顾榜眼为何也在坑内,百分百不关他的事。只能说,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挖坑埋人的功力逐日攀升。

单单出使倭国,的确有些刺眼。加上朝鲜,好歹能够遮掩。

只不过,赐倭国木牌,朝鲜石牌,当真不是故意?

杨瓒捏捏手指,默默低头,眼观鼻鼻观心,继续装背景。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俯视群臣,心情大好。

他的确是故意。

混淆各方视线是其一,趁机撵走弘文馆中那几个朝鲜人是其二。若是能趁机让倭国和朝鲜掐起来,更好。

如杨先生之前所言,一个死皮赖脸、总想占自家便宜,另一个占便宜不成,直接开抢,屡揍不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掐死一个少一个,正好磕瓜子看热闹。

只要国朝万民平安康泰,管他邻邦腥风血雨。

于是乎,在杨小探花的努力下,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风华正茂的正德帝,开始四十五角倾斜,越长越歪,再也扶不回来。

第八十七章接连被堵

天子升殿早朝当日,逢杨瓒入值弘文馆。

依旧例,正月间群臣休沐,文华殿经筵日讲同弘文馆讲习皆停。

无奈今上过于“勤政”,正月里,仅上元节休沐五天,大年初一照样早朝。

现今,假期结束,文武百官入朝点卯,文华殿需等到二月开讲,弘文馆先恢复如常。

退朝之后,杨瓒行出乾清门,正要转道思善门,即被两道身影拦住。

青袍乌纱,俊眉朗目。

正是谢丕顾晣臣。

两人嘴角弯起,笑意却未达眼底。落在杨侍读眼中,实在不怎么友好。

该不是挖坑行为露馅,这二位气不过,合伙堵他,欲揍之而后快?

可能性很大。

左右看看,墙高人稀。为身家性命着想,遂下定决心,露馅也得强撑,打死不承认!

杨瓒同样弯起嘴角,拱手行礼道:“谢兄,顾兄。”

“杨贤弟。”

谢丕二人还礼,说话时,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显然怒气不小。

“为兄欲同贤弟一叙,不知贤弟可否拨冗?”

“不巧,小弟今日入值弘文馆。”杨瓒为难道,“可否改日?”

“不可。”

谢状元回以笑脸,却是一口拒绝。

杨瓒:“……”

他终于发现,咬牙切齿四个字,也可用来形容笑颜。

“话不多,路上讲亦可。”

出言的不是谢丕,而是顾晣臣。

尾音落下,同谢丕对视一眼,一左一右将杨瓒“夹”在中间,仗着身高优势,封死杨瓒退路。

全方位堵住,看你还往哪里跑!

借口无用,跑又跑不过两人,杨瓒长叹一声,只能认命。

“两位兄长欲言何事,小弟洗耳恭听。能否松开小弟手臂,这般行走,委实不雅。”

两人身高腿长,均超一八零。站在身边,还是一边一个,着实压力山大。因出使一事,杨瓒终有几分心虚,气势早矮一截。此消彼长,感觉实在不太美好。

顾晣臣是厚道人,见杨瓒神情不似作伪,主动退开半步。

谢丕却没有顾榜眼一般好骗。

有亲爹谢丕做榜样,偶尔受李东阳点播,谢状元的情商智商均高人一等。先时没防备,接连踩坑。一朝顿悟,联系前因后果,很快发现,无论调入兵部还是出使倭国,都和杨瓒有断不开的联系。

如此还不醒悟,就不是谢丕。

这种情况下,杨瓒还想蒙混过关,唯有三个字:不可能。

“杨贤弟,请吧。”

谢丕单臂一抬,笑容满面,很是亲切。

杨瓒脖颈一凉,眨眨眼,仿佛看到了年轻版的谢迁。收起怒气,仅看笑脸,亦有几分李阁老风采。

谢迁的头脑,李东阳的气质……

杨瓒不敢深想,只望谢状元维持高士风范,继续吴带当风,魏晋风流,千万别落入世俗,生出挖坑埋人的爱好。

行到思善门,谢丕终于道出正题。

“出使倭国朝鲜之事,还请贤弟为我二人解惑。”

果然,该来的总会来,想躲也躲不开。

心知瞒不住,杨瓒干脆加快脚步,将二人带入弘文馆,趁天子未至,将事情简单说明。

为缓解内库紧张,解决国库的老大难,海盗的藏宝势在必得,倭国的银矿更要开挖。

朝鲜没有银子,好歹有不少“土特产”,出使期间不妨仔细勘察。人参等物不能充实内库,换成真金白银,也能缓解一时之需。

“此事还需从上元节灯市说起……”

第49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