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郎君回来了!”
卫青和阿稚兴奋大叫,顾不上咩咩叫的羊群,同时策马迎上前去。
赵破奴和赵信赶到时,羊群正乱成一团。
见到从车内走出的赵嘉,赵破奴发出欢呼,当即朝马车跑了过去。
赵信无奈叹气,纵然也想去迎赵嘉,却不能丢开羊群不管,只能认命地抓起鞭子,用哨音唤来几条大犬,将肥羊和混在其中的黄羊赶入圈内,关上围栏。
熊伯和虎伯得知消息,立刻策马赶来。
看到略显得消瘦,神情也带着疲惫的赵嘉,思及卫青蛾带回的消息,马上排开众人,将赵嘉迎入畜场。
“散开,都散开,让郎君回屋暖暖!”
“都围在这里作甚?不见郎君疲惫?”
两位老仆瞪起眼睛,众人立刻散开。
孙媪带着妇人返回厨下,生火熬煮热汤,为赵嘉准备膳食。
卫青和阿稚被赵信敲了两记,惩戒他们丢开羊群。赵破奴也被踹了一脚,揉揉被踹的地方,对上赵信不善的眼神,咧嘴笑了两声,老实跑去干活。
公孙敖不在畜场,正随青壮外出捕猎,驱赶附近的狼群。
卫青蛾带回的少年则在帮忙准备饲料。
在草原时,风餐露宿,面上不是血痕就是污泥,没人注意少年的长相。带回来洗干净,才发现少年的相貌很是不错。
虽然不喜欢说话,不太合群,卫青蛾之外的人靠近还会呲牙,但这难不住在草原流浪数年的赵信和赵破奴。
狼崽子凶吧?
照样能驯得服服帖帖。
比起当年的赵破奴,这个名为阿鹰的少年压根不够看。
少年行事太无忌惮,在草原上无碍,却不适合留在村寨。回到县内不久,卫青蛾就将他送来畜场,请虎伯帮忙照看,顺便磨一磨他的性子。
虎伯事情太多,实在忙不过来,干脆把人扔给赵信。
赵信很是无奈。
和赵破奴卫青等人相比,他的确是年纪最大的。可不代表他适合“带孩子”!
在草原流浪时,为了活下去,实在没有办法,他必须一肩挑起责任。现如今,畜场里不乏妇人青壮,也不是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何一定要丢给他?
更何况,阿鹰的到来,让他想起死去的阿蛮,心中常会泛起钝痛。
赵破奴显然也是一样。
他们怀念同伴,尽量调整好心态,态度友善,还教对方习字读书。结果对方半点不领情,更没半点学习的劲头,放言他在草原上杀过匈奴,今后照样能杀,干嘛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
没用的东西?
赵信闻言冷笑,赵破奴开始呲牙。
好言好语没用,那就换种方式。
随着两人态度改变,阿鹰终于发现,他们压根不是想象中的“汉家少年”,凶狠起来,简直赛过草原上的野人。
“不怕告诉你,我和阿信就是野人出身!”赵破奴起袖子,握紧拳头就冲了上去。
两个少年在雪地中翻滚,迅速打成一团。
“杀匈奴?谁没杀过匈奴!我的兄弟就是和匈奴战死!读书没用?他想读书都没法再读!”赵破奴说一句话就挥一下拳头,阿鹰很快落入下风,几乎是被按着揍。
听到叫嚷,青壮看了几眼就继续干活。
卫青和阿稚几个送完草料,全部登上围栏,为赵破奴大声叫好。他们早看不惯这个新来的,该揍!
赵嘉归来当日,阿鹰又被赵破奴收拾一顿,顶着肿起来的半边脸,疼得呲牙咧嘴,还要给耕牛喂食草料。
路过骆驼圈时,不忿地叫了一声,突然被吐一脸口水。
抹去脸上的水渍,阿鹰转过头,看着围栏后高大的母骆驼,恼怒无处发泄,狠狠踢了一下木栏。不踢还好,这一脚下去,引来另外几头骆驼,立时遭到口水洗礼。实在挡不住,不得不撒腿就跑。
赵嘉回到木屋,饮下一碗热汤,身体暖和起来,整个人开始放松,疲惫感瞬间涌上,不免有些昏昏欲睡。
“郎君暂且别睡,医匠稍后即至。”虎伯道。
知晓老仆的担忧,赵嘉点点头,打了个哈欠,坐在地炉边,强撑着打起ji,ng神。
房门从外打开,带进一阵冷风。
医匠除去皮靴,背着药箱走入室内。见到赵嘉,当即眉心一皱,询问他伤在何处,并让他将上衣除下,小心解开绷带,仔细查看伤口。
确认伤口没有红肿发炎,并开始结痂,医匠神情稍缓。
“郎君伤势无有大碍,就是身体虚了些。让厨下多备r_ou_食,最好有滋补之物。”
说话间,医匠打开药箱,取出一罐伤药,用木片涂抹在赵嘉侧腹的伤口。
背部伤口多已结痂,只有侧腹还未愈合。到底位置特殊,无论多小心,还是会偶尔扯动,延缓了伤口痊愈的速度。
“郎君不该着急赶路。”医匠道。
赵嘉笑了笑,并未开口解释。
医匠没有多言,涂好药,取干净的伤布裹上,叮嘱赵嘉要注意休养,多吃多睡,伤愈前最好不要骑马,随即背起药箱,转身离开室内。
出门时,恰好遇见来送膳食的孙媪。
看到烤炙的鹿r_ou_和撒着葱花的羊汤,医匠点点头,表示半月之内,赵嘉一天三顿,顿顿都要有r_ou_。羊汤之外,可以熬煮牛骨汤,雉ji汤,还可以到畜场外抓捕野物。
总之,怎么补怎么来。
孙媪郑重点头,表示她明白。
处理完伤口,用过膳食,赵嘉稍歇片刻,实在撑不住了,才绕过屏风,躺在榻上,拉起轻薄的鸭绒被,再压上一层兽皮,很快就睡了过去。
虎伯和熊伯放轻脚步,叮嘱畜场众人,无事不可来扰。
在赵嘉养伤期间,几匹飞骑离开云中郡,携魏太守书信,日夜兼程赶往渔阳。
与此同时,汉都长安满是喜气。
太子即将大婚,诸侯王及宗室纷纷来贺。
梁王车驾驶入都城,满载贺礼的大车占据整条街道,长安百姓无不惊叹。
未央宫内,景帝喝下一碗汤药,命人去召太子。
待宦者退下,景帝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饮下半盏温水,将喉间的痒意压制下去,心知自己的身体将到极限,瘦得青筋凸起的手缓缓握成拳头,越攥越紧。
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愈发警惕,屡次设法削弱各王国势力,只是一直收效甚微。
高祖定下的规矩,诸侯王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利,可以在王国内豢养军队。这让景帝如鲠在喉,却始终没有太好的办法。
此次太子大婚,各诸侯王奉召入京。
从二月初开始,运送贺礼的队伍就陆续抵达,入长安的车驾接连不断。不提实力强盛的诸侯国,即使是封在边陲的代王,送出的贺礼同样价值不菲,长安百姓可谓大饱眼福。
纵观各王国,梁王之外,属鲁王、江都王和胶西王送的贺礼最多。
之前三人合力逼阳信公主低头,压下椒房殿,这次送上重礼,既为弥合同太子之间的裂痕,也是在景帝面前表态,证明他们对太子并无不敬。前番举动实出于激愤,母亲被叱喝羞辱却无动于衷,岂是人子所为。
无论此举是否出于真心,三人主动低头,刘彻自然要有所表示,至少要做到表面上的兄友弟恭。
对此,椒房殿再不满都是无用。
随着诸侯王陆续抵达,长安变得愈发热闹。
城北的商铺、客栈、食肆日日爆满,街道上变得熙熙攘攘,行人接踵摩肩,举袖为云,热闹得超出想象。
长安宫内,诸侯王见过景帝,又往长乐宫请见。
因梁王到来,窦太后心情愉悦,对人和颜悦色,说话异常和气,倒真似个慈祥的老太太。
心情好的还有刘嫖。
婚期将近,陈娇被接回堂邑侯府,得窦太后指点,不再公然和刘嫖顶嘴。甭管刘嫖说什么,她愿意听就听,不愿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实在不行就附和两句。
自此,母女俩的关系渐有缓和,再无任何不好的传言,让宫内的王皇后好一阵诧异。
田蚡仍未复官,仰赖王皇后的关系,才得以出入宫内。每次见面,都会带来宫外的消息,重点提及堂邑侯府。
“阳信的事不成,需得另想办法。”
陈娇的改变让王皇后心生警惕。
因边塞呈上的密报,长安贵人们抓紧清理府内。在窦太后的压力下,馆陶都变得老实起来,府内的讴者舞女少去大半。
这种情况下,阳信往刘彻身边送人,必然会引来关注,不可能进行顺利。
“此事不可为,却非没有他法。”田蚡吃下一块蜜饼,老神在在地端起漆盏。
“何法?”
“太子成婚之后,身边不会仅有太子妃。”
“都说这事不成。”王娡皱眉。
“阿姊莫急,且听我言。”田蚡放下漆盏,嘿嘿一笑,“宫外的美人不能送,从宫内选的呢?”
王娡沉思片刻,再次摇头:“此事不可。”
单是长乐宫那一关就过不去。
“不为怎知不可为?”田蚡笑得不怀好意,“高祖定下的规矩,太子成婚,太子妃为正,亦当有良娣、孺子。太子妃再骄纵,岂能违背祖制?再不成,直接从朝官家中挑。”
王娡神情微动。
田蚡现出几分得意,又很快压下去。
天子急于为太子夯实根基,此前问罪周亚夫就是征兆。
选官员家中好女,避开不能为妾的几家,事情不会有任何阻碍。此事若成,对太子有诸多好处。皇后提上几句,只要天子心动,长乐宫再不满,照样别无他法。
“阿姊,此事宜早不宜迟。”见王皇后心动,田蚡再接再厉,“如被长乐宫和堂邑侯府抢先,再动手就晚了。”
对于田蚡的担忧,王皇后嗤之以鼻。
陈娇的性子虽然改了不少,但立场所致,绝不会主动往太子身边送人,必要抓紧时间独宠得子。
馆陶好歹是长公主,给天子送美人就算了,往侄子身边塞人,她还要脸不要?
“阿姊,不可轻忽!”田蚡正色道,“堂邑侯女得长乐宫教导,岂能如数年前一般?”
“此事不能急。”王娡了解景帝,纵然心动,也要按捺下来,知道事情绝不能急。如非这份心性,她也不会受到恩宠。
近两年恩宠渐淡,景帝至椒房殿的次数越来越少,程姬没少在背地里笑话。这种处境让王娡清醒过来。
她高兴得太早,失了沉稳。
皇后可以废,太后才能稳居宫内。
目前最紧要的是修复和太子的关系,而不是本末倒置,凭空给自己添麻烦。
故而,她严令阳信彻查府内,遣散讴者舞女。听到田蚡的提议,她的确心动,但也不打算马上执行。
窦太后已经老了,太子年纪还小,今后有的是机会,何必急在一时。若是哪里不够稳妥,风声传入馆陶耳中,闹得面上不好看,八成会偷ji不成蚀把米。
想到这里,王娡对田蚡的提议就淡了几分。
自己这个同母弟太善于钻营,想的都是取巧之法。别看如今谦卑,他日起时,必定张扬跋扈,肆无忌惮。
相比之下,她一天比一天看好王信。
奈何王信面上憨厚,背地里却滑不留手。自己几次召见,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根本不似田蚡积极。王家的几个侄子也是一样,被教得胆小庸碌,压根用不上。
“阿姊?”
“无事。”王娡皱了下眉,“太子即将大婚,这个时候别找不自在。你先回去,事情过后再说。”
田蚡还想再劝,看王皇后的神情,到底知趣地闭上嘴,行礼后退出殿中。
走出未央宫时,迎面遇上s,he猎归来的刘彻,田蚡立刻笑呵呵地上前,道:“太子勇武!”
刘彻对田蚡的观感并不好。几个舅父中,他更喜欢王信。至少王信性情稳重,懂得约束家人。父皇也对他说过,后族之中唯王信可用。纵其无有大才,及不上魏其侯,但有一点,以王信的性格,轻易不会惹祸。
事实上,如果不是身有官职,王信绝对会关起府门,以身作则,带着妻儿宅在家里。天子是他妹夫,太子是他外甥,当个富贵闲人,带着全家混吃等死,才是最安全的人生规划。
可惜历史发生转弯,田蚡被景帝厌恶,一巴掌拍进泥里。只要景帝活着,休想再踏入官场半步。
然而,景帝固然防范外戚,太子过于年少,又遇窦氏强盛,后族不能一点势力没有。
如此一来,王信就成了现成的人选。
当个泥塑木雕也无妨,总之,门面先得撑起来。
现如今的长安城,提起后族,基本只知王信不知田蚡。这同历史上截然不同。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田蚡在汉武朝成为丞相,受封侯爵。而王信除了一个盖侯的爵位,再无其他建树。
刘彻对田蚡观感不好,自然不想同他多做寒暄。恰好遇到景帝召,当即同田蚡告辞,将弓箭交给同行的韩嫣,自己整理衣冠,奉召前往宣室。
目送刘彻的背影,田蚡目光沉了沉,被韩嫣看在眼中,又摆出一张笑脸。
韩嫣皱紧眉心,很看不惯田蚡这等做派。
田蚡像是没看到,仍是口称“王孙”。直到韩嫣明摆着不耐烦,才转身离开长安宫。
景帝召见太子时,刘武身在长乐宫中,请窦太后帮忙,希望能留在长安。
“阿武要留下?”不等窦太后出言,馆陶先一步开口,“之前上疏,天子不是否了吗?这不是让阿母为难?”
陈娇即将成为太妃,刘彻变成自己的女婿,馆陶不是窦太后,孰轻孰重自有计较。
“阿姊,我只想留在阿母身边,侍奉阿母。”刘武打出亲情牌,提出他去岁生了一场大病,至今没有全好。他已是不惑之年,此次归国,未知何时能再至长安,希望留在窦太后身边,尽人子之孝。
“阿武!”馆陶有些急,想要再说,被窦太后拦住。
“阿母?”
“这事容我想想。”窦太后示意刘武靠近,仔细摩挲着他的鬓角和脸颊。刘武闭上双眼,靠在窦太后榻前。
看到这一幕,馆陶只能闭上嘴。心中打定主意,稍后去见景帝,无论如何不能让阿武留在长安。
长安风起时,边郡烽火熄灭,迎来短暂的安宁。
赵嘉在畜场养伤,隔三日去一趟官寺。
沙陵县依旧没有县令。好在县中少吏补足九成,有经验老道的文吏帮忙,一切走上轨道,县丞总算能松口气,不再熬油费火,累得走路打飘。
长安的赏赐也已送到。
如魏太守之前所言,无法计算首级,赵嘉和魏悦官职未动,爵位也没升,只有铜钱和绢帛赏赐。
仰赖三郡太守作保,尤其是郅都呈递的奏疏,景帝很是大方,赏赐的铜钱和绢帛装满数十辆大车,还有为数不少的铜器和漆器。
即使赵嘉有一定心理准备,入郡城领赏时,看到满载的大车,还是不由得惊叹:景帝真心是壕!
出塞和战死的军伍也有赏赐。按照规矩,只定下数量,没有详细到个人。这种情况下,赏赐是否全额发放,就要靠将官的良心。
回到县中后,赵嘉迅速翻阅名册,将每人获取的赏赐记录下来。战死的更卒和小吏还有额外一笔抚恤,赵嘉核对再三,一丝不苟,确保不出半点差错。
卫青蛾和商队成员不在赏赐名单里。
不过赵嘉清楚,长安送来的绢帛和铜钱自有他们一份,只是不在明面发下罢了。
一切处理妥当,赵嘉写成书信,遣人送往官寺。县丞收到信后,很快命文吏写成告示,张贴在城内,并派飞骑送往各乡。
第5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