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当钱巍过来“巡视”工作的时候。都几乎傻眼了——这小姑娘,已经组合好了十套。而且,东西全是真的。年代也对。

他有点,有点小心脏承受不了:“林,林悦,谁帮你做的?”

“我一个人做的啊。”她觉得很奇怪:“这工作挺简单的,需要人帮忙吗?”

那当然要的!这些玉器,是他从河南,江苏,北京等地的文物贩子手上。批发过来的东西。真的,假的,混合在一起,简直是鱼龙混杂。光是分辨出来。就得花很大功夫。更何况,还要分门别类。断出年代。他们工作室全体员工加工三天也完不成啊!

于是,他问了:“那你,是怎么判别年代的?!”

沈悦觉得这问题很幼稚。但想一想,得了。现代人可能把老祖宗的手艺特点也忘了。于是说开了:“看雕工。不同的年代,玉器的雕工不同。”

商代的琢工,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穿孔外大里小,出现了所谓的“马蹄眼”。商代玉器上的“双钩线”(并列的阴刻双线条),是玉琢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也是最好断代的玉器。

周代琢工,线条多与商代相同,但弯线条增多。抛光的手艺,也越来越成熟。

到了春秋战国时,“水沙”(解玉沙)开始被选用,工艺也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层次性的雕工。技法比商周时更为细致和复杂。

至于汉代,小件玉器的琢工细,大件玉器的琢工粗。其刀法简洁有力,在历史上有“汉八刀”之称。而魏晋南北朝,玉器雕工受佛教影响深厚。

再往后,唐代的玉器雕工布局均匀,细而厚重。宋元的玉器雕工特点是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而且出现了许多花鸟题材的玉器摆件。到了明代,雕工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也很容易辨别。

最后是清代。出现了“巧做”(利用巧色等)和镂空、半浮雕等多种琢法。因而富有立体感的各种玉件,层出不穷。而乾隆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玉器雕工的鼎盛期……1

说完了。沈悦眼巴巴望着钱巍,钱巍已经要跪了:虽说纸上谈兵容易。但,这小姑娘也谈的太神乎其神了。她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不行,还得测一测其他的。于是钱巍带着她去了陶瓷馆。这里的组长是一个叫做李强的人。因为头部寸草不生,俗称光头强。

钱巍说:“这是新来的鉴定师阿悦,老强,考一考她。”

光头强嗯了一声,随手从博古架上,拿出一个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共四件。底下有“大明嘉靖年制”款的五彩人物叙事图大盘。沈悦摊开手,光头强不急着递给她:“小姑娘,先别急。我来考一考你。上面画的是什么图案?”

四件盘子,四个人物。四种花。沈悦不假思索道:“这是四爱图。分别是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

光头强点头微笑,然后交给了她。

沈悦先看釉料:五彩中的蓝色,绿色部分都已经氧化发白。底部有一圈从底足中心向外呈现放射状的条纹。这种放射状的条纹内细外宽,各个条纹宽窄不等,呈不规则状。这就是元代至明代瓷器中常见的“跳刀痕。”2

最后看窑口:胎色白中泛灰,釉色兰灰、青花色淡。应该不是景德镇的窑口。而是属于明中期,江西的乐平窑出产的。

于是她放下了东西:“乐平窑的真品。”

光头强扶了扶眼睛:“乖乖,后生可畏啊。乐平窑都能看出来?!”

沈悦微笑不语。行家来

分卷阅读44

分卷阅读44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