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郅玄(穿越)——来自远方(151)(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如能证明中都城接到上书,结合南幽侯手中的证据,才能成为事实铁证,任凭巧舌如簧也无法质疑。

回公子,可。犀吉猜出赵颢的目的,当即道,搜查六卿府上,必能找出更多证据。再取史官文献,定有先君上书记录。

天下史官俱出言氏,其家族不争朝堂利益,不参与军权争夺,只忠实记录史实,在诸侯国地位超然。

南幽氏族跋扈不假,不讲规矩也是真。他们胆大妄为到敢毒杀国君,却不敢轻易对史官下手。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困住对方,不使其离开南幽国。

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却是南幽氏族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除非特殊情况,言氏不会分支别出,子孙繁盛超出想象。纵观天下各国,包括中都城在内,无人能够相比,称其为最庞大的家族绝不为过。

只要脑子没进水,绝不敢轻易招惹这样一个家族。

何况言氏还握有史笔,几个字就能让一个大家族遗臭万年。

南幽氏族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将史官困在国内,却不能约束对方如何下笔。他们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费,到头来,家族的一言一行都被详实记录,没有半分遮掩。

犀吉提出到卿大夫家中搜查证据,并提及到史官,慌乱的南幽氏族自然也能想到。部分氏族脑袋一热,竟派人前往史官家中,意图焚烧记录的竹简,再将事情栽赃到北安国大军身上。

赵颢率兵攻城时,大量巨石火球落入城内,氏族坊损失不小。部分房屋被焚烧,更多被掉落的巨石和木桩砸塌。

史官独居一坊,距离国君府较远。这个位置是南幽氏族敲定,为的是减少史官和国君见面的机会,却阴差阳错令其避开火患,在大火中保存完好。巨石落地也只砸塌坊墙,内中建筑无一损毁。

氏族私兵急匆匆赶来,手中举着火把,正要向内投掷。

破风声陡然袭来,数十名身着皮甲的壮丁在坊内开弓,一轮就带走多条人命。强悍的战斗力令私兵投鼠忌器,畏惧地后退数步,不敢轻易上前。

中箭的私兵仰天栽倒,火把滚落在地,瞬间蹿出一道火线。

壮丁丝毫不慌,徒手扬土将火焰压灭。

破风声告一段落,坊内走出一名高挑女子,身着素色长袍,腰间系玉带。带下没有环佩,仅有一方玉印,象征她的身份。

女子身后是十多辆大车,车上满载竹简,俱用麻绳捆扎。

车前是健壮的青牛,车后是背负弓箭的家仆。壮丁护卫左右,皆身强体壮腰大十围,身上的肌肉隆隆鼓起,力气大到能扛起巨石手撕虎豹。

私兵人数居多,却被对方的气势震慑,心惊胆寒不敢近前,遑论是发起攻击。

女子没有乘坐战车,而是直接登上一辆牛车,背靠如山的竹简,命家仆驱车前往城门。

这些人怕是忘了,言氏不执刀一样能杀人!

困在南都城多年,与家族通信都被限制,史官心中如何不怒。之前引而不发,不过是等待时机。

北安国大军兵临城下,外城不保,内城危在旦夕。

南幽侯当众揭开当年隐秘,揭穿氏族的恶行,怒叱中都城不作为,甚至纵容恶徒推波助澜。

作为知情者和记录人,史官心知不该参与其中,仍不由得心头震动。

不料南幽氏族狗急跳墙,竟打算焚烧史书。史官怒不可遏,索性带上全部文献,亲自往城头一行。

南幽氏族本想毁掉证据,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令史官震怒,打破规则选择立场。

被国君所言震撼,见到史官登城,竟无守军上前阻拦。氏族私兵想要拦截,却被壮丁家仆挡住,几个回合就倒在地上非死即伤。

史官手捧竹简,信步登上城头。

她露面的一刻,城头箭雨停止,氏族们意图冲上前,全被她带来的壮丁拦截。

护卫国君。史官道。

诺!

壮丁家仆齐声应诺,挥舞着兵器冲到南幽侯跟前,将他牢牢护在身后。

见此一幕,氏族们顿知大势已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鼓角声陡然响起,北安国大军又开始攻城。

这一回,守军未能抵挡半个时辰,内城城门洞开,大军如潮水涌入。

南幽氏族呆呆望着城下,如遇滔天巨浪,身陷死地,再也无力回天。

第二百一十章

南都城破的消息传来,郅玄刚结束一场祭祀。

春耕开始后,西原国数地连降暴雨,河流暴涨,多处河堤被冲毁,天灾之相初现。

防患于未然,郅玄连下数道旨意,督促各地氏族防汛并抓紧招揽人才。不分国人庶人,无论男女老少,凡精通天候知晓农事,立即西都城并加以重用。

召贤令下达,氏族们不敢轻忽,严格执行命令,个顶个雷厉风行。封地内过完筛子,不少人开始打邻居主意。动作快的先一步派出家臣,或给好友同族写信,或前往邻国搜寻,上演一出出奉命挖墙脚的精彩大戏。

随着氏族们的行动,西原侯求贤若渴的消息传遍各国,不只北方诸侯国,南方各国也有耳闻。

陆续有别国人投奔而来,其中多是怀才不遇的小氏族,还有个别在本国被排挤的大氏族,想要拼一回运气,举家迁往西原国。

靠近边境的城池陡然变得热闹起来。

每天天未亮,城门前就排起长龙,既有等待入城的边民也有远道而来的队伍。

天边泛起鱼肚白,厚重的城门缓慢开启。

守城的卒伍身着皮甲,手持长戟,个个身材高大威武不凡。

卒伍身后设有一张木桌,桌旁是裹着斗篷的吏目。

不比卒伍精神头十足,吏目神情疲惫,眼下挂着青黑,不时还打着哈欠,颇有几分萎靡不振。

今日多少人?

吏目合上嘴,揉一揉下巴,抬头看向城外的队伍,不由得头皮发麻。

自从西原国广发召贤令,外来的队伍络绎不绝,这座边境小城一改往日冷清,突然涌入大量人口。

城内各坊全都住满,街道上熙熙攘攘,人群川流不息,一派热闹景象。

新建不久的商坊内更是人山人海。凡是入城的商队,货物卸下没多久就销售一空。队伍上下赚得盆满钵满,领队笑得合不拢嘴,恨不能马上启程运来更多货物。

城内人员陡增,粮食供不应求。

氏族家中有粮仓,仍是心急火燎担忧断粮,何况家中存粮不多的国人和庶人。

每日商坊开市,急于购粮的人群一拥而入。不少人的鞋子被踩掉,直接赤脚往里冲。负责维护秩序的卒伍满头大汗,喉咙喊得沙哑,依旧控制不住疯狂的人群。

运送粮食的商人不敢在街上交易,发生在眼前的混乱令人胆战心惊,做梦都会惊醒。

坊令重新制定规矩,严令粮商集中到一起,不允许囤积居奇。商人按规定在临街开设商铺,每日定点售卖。买粮必须排队,胆敢哄抢造成混乱,不管什么身份,一律麻绳缚颈在坊前示众。

命令严格执行,胆敢以身试法者都被予以严惩。

短短数日时间,商坊秩序为之肃清。

县大夫见事情可为,特地召见坊令取经,之后将严规套用到各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