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郅玄(穿越)——来自远方(119)(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可众人又觉得时机不对。

诸侯国国战一般避开秋季,为的是保证粮食生产。如果西原国在这时出兵,国内的粮食还种不种?耽搁一年的收成,不怕引起民怨?

众人心中疑惑,纷纷看向公子颢。后者没有再开口,任凭众人去猜。等到国战开启,他们就会明白,不能以常理去衡量和猜测郅玄,否则定会吃大亏。

北安国氏族能得到的消息,东梁国同样不会忽视。

东梁侯没有专门探听,就知道西原国在备战。实在是动静闹得太大,氏族军队齐聚西都城外,想不知道都难。

他和北安国氏族想的一样,郅玄此举怕是虚张声势,未必真会马上出兵。

粮食和人口是诸侯国的根本,在秋季发动战争,还是倾全国之力,简直就是疯子!

谁说秋季不能开战?

相比旁人受到眼光局限,西原国上下全无负担。

早在春耕之前,郅玄就着手解决相关问题。氏族们通力合作,一系列动作之下,就算国内青壮年拉出去大半,也不会影响粮食收成。

新式农具简单轻便,容易上手,老人孩童都能操控。

大量耕牛和耕马的使用进一步解放劳动力。

从草原带回的戎奴不能做精细活,做力气活毫无问题。最关键的逃跑问题,在国君刷脸之后轻松解决。

让其他诸侯国头疼的事情,在西原国根本不会发生。即使有,也被掐灭在萌芽状态。

郅玄一声令下,数万军队集结到西都城外。先头部队已经开拔,准备和新军汇合,共同奔赴边境。

粮食药品陆续到位,足够供应五万大军。

为增强战斗力,郅玄专门为小氏族提供战马、武器和皮甲。东西不会白给,对方也不会白拿。对小氏族来说,交易的价格有些肉疼,但和获取战功和战利品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

西原国大张旗鼓调集军队,自然引发各方注意。

除了赵颢和提前得知消息的北安国氏族,没人认为郅玄会真在秋季发兵。大多数人和东梁侯的想法一样,认为他是借此施加压力,威慑东梁国。

然而事情出乎预料。

第一场秋风刮过,田里的粟麦披上金黄时,西原侯突然上书中都城,痛斥东梁国的无耻行径。

与此同时,由范绪亲自撰写,栾会加以润色的檄文广布天下。

檄文不长,却字字如刀,历数两国之间数桩恩怨,锋指东梁国夺城之恨,揭发东梁国手段下作,身为堂堂大国不敢正面对战,反行阴谋诡计,派人行刺西原国国君。

昔先君遇刺重伤,今上又被屡次刺杀,其行不堪,世人唾弃!

郅玄遇刺的确是东梁国手笔,幕后指使目前就在西都城。

原承被行刺是怎么回事,粟虎等人都是心知肚明。但不妨碍写到檄文里,给东梁国扣一个大锅。

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多少年前的事,当事人都已经作古,想查都查不出来,自然没法辩驳。

东梁国强夺五城,原承记了一辈子,临死仍叮嘱郅玄让他牢记此事,必要洗刷耻辱。由此来看,东梁国背锅也不算太冤枉。

檄文发出之后,东梁国世子霸现身说法,证实檄文中句句属实。

东梁侯气得要吐血,大骂西原国卑鄙。

檄文既发无可转圜,对方的军队正开赴边境,他骂上几天几夜都没用。唯一能做的就是依照国与国之间的规矩应战,并马上向边境城池增兵。

狂妄竖子,既要来送死,寡人成全你!

东梁侯怒不可遏,抽出宝剑猛然劈下,厚达两指的桌案登时裂开,当场被劈成两半。

第一百六十四章

由于早有准备,西原国征兵未起波澜,更不见民怨。如凉地属民,得知要出兵无不兴奋,家家自备武器、甲胄和战马,征召令抵达,马上集结出发。

县大夫洛弓亲自率军,邑大夫和村老在路旁送行。

数百人的队伍整齐列阵,胯下战马嘶鸣。遇号角声起,未临战已是杀气腾腾。

洛弓没有乘车,而是和众人一同骑马。

此时的他不再是一身广袖长袍,昂藏身躯外裹甲胄,头盔上刻有兽纹,源于洛氏先祖的部落图腾。

世言凉人凶蛮好战,我等当不负盛名!

执政凉地期间,洛弓的行事风格更为蛮横凶狠。

要领导凶横的猛兽,怀柔无用,温和无用,只有更狠更凶更嗜杀,才能让兽群臣服。

当初郅玄派洛弓到凉地,看中的正是他身上的狠劲。能以身家性命做局之人,比任何人都适合凉地,适合统领这些桀骜不驯的凉人。

果不其然,听到洛弓所言,马上的凉人哈哈大笑,丝毫不见前往战场的紧张,反而满脸兴奋,满心跃跃欲试。

我等必竭尽全力,不负县君期望!

出发!

凉地军队在号角声中开拔,战马奔驰而过,掀起阵阵奔雷之声。

队伍途中经过丰地,和纪高召集的甲士汇合,一同前往郅地,加入新军行列。

彼时,第一批氏族军队已经抵达郅地,在新城外扎营。

遵照郅玄和粟虎等人制定的作战计划,队伍将在三日后开拔,飞速赶往边境,直扑东梁国占据的五座城池。

要么不战,开战必要将敌人打痛。

郅玄准备这么长时间,氏族们拧成一股绳,为的不只是收回城池洗雪耻辱,更要打到东都城,至少拿下东梁国半境。

国内官道修了一半,碍于交通条件,部分军队行速度被拖慢,没有如期抵达指定地点。看到各地飞送的消息,郅玄不由得皱眉,愈发坚定要修路,官道必须贯通全国。

相比之下,粟虎等人对这个调兵速度已经相当满意。获悉最快的行军速度,顿时心生震撼。

能官至卿位,战功绝不会少。

不提被灭门的密氏,粟氏、范氏、栾氏和羊氏无不以战功起家。家族子弟要出头必须上战场。尤其是家族继承人,不只要亲临战阵,更要沙场立功,否则很难服重。

身份尊贵固然重要,没有真才实学,缺少拿得出手的功劳,登上家主位也早晚沦为傀儡。

正是清楚这一点,氏族们都早早将家族子弟送入军中,宁肯承担危险也不愿养出酒囊饭袋。

郅玄将羊琦等人调入新军,无疑是将功劳送到嘴边。粟虎等人十分感激,纷纷派出精锐助战,争取在先头部队中取得头功。

从羊琦和粟攸等人送回的家信中,各家对新军的规模、装备和后勤等方面均有把握,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增添信心。

在他们看来,这支用钱粮堆积成的军队已经和精锐没有区别,唯一的短板就是战场经验。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这块短板也将补足。

届时,新军未必不能盖过三军,随新军出征的家族子弟也将大有收获。

在粟虎等人眼中,郅玄为新军耗费的心思已到极致,就当世而言,没有哪个国君能出其左右。了解过新军情况,几人饱受震撼,都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事让他们动摇。

可惜他们想错了。

很快,军队的调动速度就让群臣大吃一惊。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