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帮着印报纸的教官拱手应道:“府尊大人如此信重,下官等敢不用心?必定尽心做好此事。”
宋时点了点头,倒转笔杆,将笔杆在纸页上轻敲了两下:“你们回去商量一下,在这报边署上编修文章之人的名字,以后各自负责某版选稿、校改,定稿后便在各页空白处添上个别号吧。”
他原先安排工作时,几名教官还有些被上司压榨的无奈,但听说自己亦能署名,心态顿时大变,都仿佛见着了自己在汉中府文坛扬名——
不,不光汉中府!宋大人弄的什么东西不传遍天下?这报纸早晚要流传到别处府州,他们这些屡试不第、官运又不佳,只能做个穷酸教官的老儒生终究也要有个名播士林的一天了!
名利二字最动人心。
他们尚不知能不能加工资,但眼前能看见自己以选文出名的前程,精神风茂便比之前大不相同,个个挺胸拔背,精神奕奕地应了一声“喏”。
不到晚间,汉中经济报便重新定稿,印出百十份来,送到了汉中府所有官员、汉中学院学生手中,而后又通过他们的手各送了几份到他们家长手上。
他们的子弟们出息了,文章能和本府官员的文章一道登上“报纸”了!他们家的耆老也出息了,远送朝廷大员还京这件事竟叫佥都物史和周王殿下的副使都记在心间,还为他们写了文章!
一时间汉中府内不知多少人家摆酒庆贺,欢声自夜达旦,几无休止。唯宋知府家家法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连桓佥宪的文章登上了报纸头版头条这么好的消息也不曾动摇他们的作息,平平静静地用一床锦被便遮过了所有庆贺的动静。
第210章
《汉中经济报》第一期上市,便在本地文人墨客中激起了一片赞赏:报纸版式好,文章好,图画好,立意高……最要紧的是,从几位天使离开汉中,到这报纸上印出送到众读者手上,通不过两三天工夫,那文章都还热腾腾地没传遍亲友呢。
怎么印得这么快,不愧是名闻天下,京里翰林们都要学的宋版印法!
须知这报纸足有寻常书版两倍大小,其上光文章加起来便足有数千字,又有图画,叠起来厚厚地一沓,堪比得上本薄书了。换作寻常雕版匠人,雕一天也就能刻出二百字,这份报纸起码要五六个匠人刻上三四天,再两三个印刷匠印上两三天才得,哪里有这般便宜省事的!
而且这字迹也和他们外头寻匠人印的字迹不一样,要颜体有颜体、要欧体有欧体、要飞白有飞白、要有……
只恨他们没缘法,要是那天也写了文章,也托人交给教官们审稿,岂不也能将文章印在这《汉中经济报》上,叫满城书生追捧了?
那些读书人后悔之余,便不惜寻府学里的教官、学生,送礼请托,想问问宋大人什么时候还能再印报纸。
几位教官拿人的手短,期期艾艾地求见宋大人,问他下次印报时能不能添几篇本地才子的文章。
宋知府只看一听便明白了他们的来意,轻笑一声:“自然可以,但稿子必须审过,质量差的、坏我这报纸名声的不要。你们须得知道,这报纸不光本府要看,周王殿下和桓佥宪也都要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