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327(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从汉中府往京里寄信,似乎比京里往汉中寄信还快些,正是因为汉中府诸官送信都是夹在请安折子里送往京师。

这些折子名为“请安”,实则并无只写一句“臣某某恭请圣安”就算了的,而是以请安为名,奏报他们在汉中学习的进度:

不只是学种嘉禾,宋时还领他们去了他的汉中工业园区,带他们体验到了现代——或者说近代——联合工业相对于传统手工作坊碾压式的强大和先进。

第200章

“臣尝旁观汉中经济园中工匠力夫,皆衣饰整洁,日常饮食有鱼肉米麦之属,住则有石灰水泥所建屋宇,脸色光润,望之竟似本地中等户。”

“园中多产水泥,混入砂石料,以竹骨、钢筋为骨,筑成后得水而硬,有如砖石。汉中府以此修筑堤坝、水库、水渠,得水道贯通,而农事愈兴……”

“经济园内外皆有阔至四辆双辕马车之路,路面以煤膏、碎石铺就,平整坚实,虽千斤大车轧过而不坏。”

“于汉中天台山矿区外修大路以运石料,直通经济园。其矿洞皆以火药炸开,钢铁架于洞内,修葺至极平整,矿中以松油照明,绞铁线为索,用辘轳滑车运石,日出矿石何止千万。”

“其经济园日吞纳四方矿石草木之料,通宵达旦不夕,规模日盛,单计其炉中所出‘化肥’便不下千斤,更有耐火砖石之利……臣试估其价,竟不减盐茶之获!”

“宋知府使人建纺织厂,造纺线车,车上可装十数锭共同抽线,车旁有把手摇之,寻常妇人即可运转。其所纺纱、毛线类匀净不减旧法,得线却远超旧法十倍。府中贫妇于彼处做工,一日所得可养数口之家。纵不能出外做工者,亦可赊线织衣,卖回织厂,养得自身。”

“自年初渐有山东、河北、山西几省流民逃亡至此,汉中府悉接纳之,遣人往川蜀买粮,垦荒种菜,开塘养鱼以供衣食。令流民或为农活,或入矿山、经济园中做工以代赈……虽日有流民逃入,俱得生计,未见作乱。”

从汉中府递来的密折中越来越多地提到汉中工业园,越来越多地写到工业园中生利之巨,安民之功。仿佛凭这园子便可养活成千上万的百姓,将一个尚不及蜀中繁华的汉中府化成富庶的江南。

这奏章若是汉中府上的,新泰天子自然要以为他是来邀功的;若是陕西巡抚、布政使上的,那就有为周王请功邀名之嫌;若是佥都御史桓凌上的,那更失不了袒护私人之心——不管这私人是妹夫还是情郎。

但这接二连三上本的既非当地牧守,亦非会讨好周王之人,而是朝廷派去汉中学习种嘉禾、制农药的使者。他们回来之后便要学汉中之法,为朝廷建起相应的工坊,改善农事,若是言过其实,他们难道不怕自己回京后所成之务远逊宋时,落个学习不力之责?

汉中经济园里不过是雇些工人,烧制石料、化肥之类,真能养济这许多流民,又令府城所在富庶至斯?

新泰帝将密折放回桌上,慨叹道:“他才几岁年纪,竟将府中庶务打理得这般出色,倒胜如许多为官几十载的老臣了。”

御前总管王公公笑道:“宋大人早年曾随父亲历过两任知县,在福建还留下了一本《白毛仙姑传》,在那本南曲中就曾代父救灾,可见是早就通庶务的人。”

他少年时名声不显,可那本油印版的《白毛仙姑传》却因为印法开一代先河,至今在朝野中都大有名气。新泰帝想起那本书,眉目间也浮起一丝笑意:“如此说来,放他去汉中府,倒遂了他的天份。”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