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282(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杨大人心潮澎湃,当即应道:“那本官就替宋大人上书御前,求圣上将大人重调回京城!”

不,调回京里就不用了!他好容易才调出来跟桓小师兄一个地方办公呢!

宋时气都来不及喘,急忙拦了他一拦:“大人言重了!我到汉中是圣上安排,咱们做臣子的怎敢左右上意?我们的意思是,到时候请杨大人与两位长史各做一篇文章,帮我推荐科……下官总结的种田经验手册就好。”

第171章

种田经验手册?不就是农经么?

要他们给农给写个序文还不容易。他要真能一亩地种出五百斤水稻,莫说写序,就是给他立传竖碑建生祠都可以!

杨大人痛快地答应了。

褚、马两位长史虽然没有杨大人的地位名气,却也是正经考中的甲科,随周王殿下出京时得赐了翰林身份,写个序也不在话下。甚至对他们三甲同进士来说,能为三元及第的宋时写序,还算是提了他们的名声,自然也都肯干。

不过他们这些进士哪个不是有家底的,少说也是耕读传家,能供得起他们清清净净念书。是以三人对种田的理解多半只限于“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杨侍郎被水稻亩产五百斤的前景激励得文思涌动,胸中堆满华章,当场便要吟出一段。但要念出文章时,又忽然想到这是给农经、给亩产五百斤稻谷的秘法写序,总该言之有物,写些与耕种相关的东西。

他不禁低头去看试验田间的水稻,跟别处田里的相对比,想找出些特别的好处。

稍一比较,果然就见那块试验田里的稻秧插得比别处密几分,一排排插得整整齐齐,茎杆生得又粗又密,绿莹莹地惹眼,叶底浅水间可见小鱼浮上来吸气。

他越看越爱,轻吟着徐玑的“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问宋时:“原来水稻插得紧密,结出的稻谷便多么?怎地周围这些农田都插得稀疏?是这里种田的经验不如南方,还是因施的肥料不足?”

试验田里干活的老农也眼巴巴地看着宋大人。

他祖祖辈辈种田维生,自己也是这十里八村种稻的好手,从来都都没栽过这么密的稻秧。这要不是知府大人亲自下令,本县书办钉了牌子,差役盯着栽种,他都不敢这么密密栽种,怕种得多了禾苗不好好生长。

杨侍郎以下,连同几名过来拜见官老爷,还没来得及离去的庄户们都求知若渴地看着宋时,看得他仿佛重回前世,领着一群游客参观讲解某地名胜古迹。

不过现在不要讲历史,要讲生物了。

他清清喉咙,指着田里的禾苗讲起了光合作用、合理密植等问题。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