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梯子上架翻旧档时,还有几个年纪比他大了十几二十岁,看着也不怎么结实的前辈主动在下头帮他扶梯子。
宋时在梯子上浑身绷紧,不怎么敢大动,生怕梯子摇晃,他或者他手里的书掉下去砸着众人——他还年轻,身体又好,摔一下不要紧,这几位万一叫书砸着,可是能出大事的。
他只顾着翻文档,不防袖子在柜上挂了一下,一封书便从袖中掉出来,里头信纸太厚,不是飘飘悠悠而是直直坠落向下方一位前辈。他恨不能跳下去捞起那封信,却怕出事故,愈发绷直身子不敢擅动,只能看着那信擦着人脸坠地,露出桓凌因受了边关风霜历练,比从前更见筋骨力道的一笔颜体字:
“吾弟宋子期亲启”。
宋时一双眼中只看见那封放得极大的书信,耳边一片乱声,仿佛梯下那些人都在问他师兄为何给他寄信,为何写得这么亲昵;又仿佛那些人已拆了他的信,一字字念着那几首《鹦鹉曲》。
他强自镇定,勾起嘴角肌肉,也不知自己笑了没有,淡淡地说:“这封信是我师兄桓佥宪从边关寄来的,为我当日给他过一把游标卡尺,他在边关有些得用处,作了文章与曲子赞那把尺。我昨日读过,文气舒长,曲韵婉转,便不忍将其深藏书房,特地拿来与众人共赏。”
他只是早上太忙了忘记拿出来,不是放在哪儿都不安心,非得随身带着不可。
第114章
游标卡尺这个名字从宋时嘴里说出来,众人耳中过了过,立刻就被信中“鸳鸯尺”三字冲到不知哪片大洋去了。
在库里翻找文书的众人听见有新文章和曲子,便都扔下枯燥恼人的旧宗卷,凑上来听人念文章。宋时不知怎么从梯子上平安爬下来的,不过方才耳中幻听的《鹦鹉曲》传进现实,再听一遍还是叫他胸中似有火烧,恨不能一头扎进地缝里。
为了证明这套曲子是完全写实地描述游标卡尺外形、用法,并没暗示什么隐晦的感情,他赶紧回值房取了一把尺来给人看。
幸亏前些日子带着匠人修书时,也用游标卡尺量过补粘原书的纸料大小,值房多宝阁上就收着一把尺,不然单看文字……弄不好就有人不信这套曲儿单纯只是描写尺子的呢?
他拿着尺挤进人堆,滑动游标,分别讲了各部分的名字和用途,又从架上取了个小石鼎,里里外外量过一遍,展示其用法。
使用报告跟产品配合食用才不容易误会么。
众人亲眼见游标卡尺,才彻底理解了那套《鹦鹉曲》中“似滩边鸳鸯并尾”“忍拨孤翅向东西,为料量别离长短”的意思。
那两对长短量臂紧紧依偎,岂不正如滩上鸳鸯相挨相交的尖尾?量东西时须拨动游标在主尺上左右移换,探出的单臂也正如孤雁羽翼,而那乍分开的两翼间刻着细密刻度,量的正是它们被分开的长短。
果然字字句句都是写尺,只是曲词缠绵多情,貌如宫体,韵似花间,若不看见这尺,还以为是他是抒发自己怀远人之思哩。
不过也有可能借尺寄相思,谁说师弟给他的尺就不能寄托他对别人的怀思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