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5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陛下,认命吧作者:五色龙章

第15节

如此反复五六日,百越守军终于无以为继。谢仁在大船上指挥战斗,打翻了数条百越小船,又叫士兵乘小舟向河岸驶去,终于登上对岸。那些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扑杀了不少百越守军,令得夏军有了登陆安全地界。

大船上的士兵慢慢都乘小舟渡到对岸,连铁锁、木板之类也被分批运送上去。谢仁也弃了大船乘上小舟,准备到对面监督众人建浮桥。

宣帝在岸这边登高而望,也为江上这一场胜利高兴。然而未及他高兴多久,水中不知兴起了什么问题,那些小船似乎都摇摇晃晃,向下沉去。船上众人皆惊惶失措,有跳水逃生的,紧抱着小舟的,江水中渐渐有血水漫了上来。

宣帝正担心得几乎要跳下水去,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阵震动大地的马蹄声,一丛兵马不知从何处跃出,为首的一个约三十余岁,神色张扬,身披黄袍,耀武扬威地对着宣帝喊道:“夏朝人听者,孤是百越王赵延。夏朝皇帝,你中了我的计了!你夏

国如今怕已换了皇帝了,你今日定然逃不出我百越大军的包围。你若知趣,干脆也别再想回国的事,就留在我百越当个违命侯。我朝是礼仪之邦,朕定会好生看待你的!”

宣帝连看也不看赵延,只盯着河中的谢仁,身子极力往前抢,高声叫道:“阿仁,快回来!”

殷正和副将紧抓着宣帝,急切地劝他到后方避险。宣帝却什么都听不见,眼中只能看到谢仁所在的小船越晃越厉害,谢仁原本紧粘在船上的双足也有些不稳,身形踉跄,猛然被甩进了水中。

而他落下之后,水面翻腾起一片浪花,渐渐归于平静,只在水面上留下了一片鲜红血色。

☆、第83章

宣帝怔怔地看着那片泛红的水面,满心只想着:早知有今日,还不如不再见他,不叫他随军!

他喉中堵得厉害,气都透不出来了,掉了魂儿一样一步步朝着江边走去。殷正急得额上青筋暴露,横拖倒拽,亲手将宣帝拖离岸边,高声在他耳边吼道:“陛下将百万兵而入孤绝之地,如今要为一人之死不顾安危,将这些将士与万里河山都抛于脑后么?”

宣帝木然立在那里,似听到他劝,又似没听到他劝,目光越过士兵仍旧落在江中。直到那片血迹被过往船只翻起的浪花淹没,宣帝才终于回过头来,神色已平静如常,只是眼中密布着细细的红色血丝。

他张了张口,哑声道:“派人支援战舰,多带些弩箭,不要中了贼人计策,离岸太近,令大船搁浅。此外,派人去寻阿仁……”他看着河上激烈战况,咬着嘴唇沉默了一阵,摇头道:“罢了,这还到哪儿去找……我心已乱了,战事由你安排就是,不必叫人去白白送死。”

殷正听他连“朕”都不用了,果然是心绪大乱的模样。他身为臣下,也不好多劝什么,看着江边轻叹了一声,叫人带了宣帝回辇中休息,自己安排军士到江中接应。

百越王大军在江右不时骚扰,却也不渡过江来,似乎是故意在吸引他们注意一般。这一仗起起落落,直到夜晚两军各自收兵,殷正才回去见宣帝。

从谢仁出事到现在不过半天,宣帝双目已深深抠了进去,毫无神彩,面色也憔悴灰败,似乎全身精神都随着河水流走了。他盘坐在竹席上,抬起眼看着殷正,目中却是一片荒凉,照不出任何东西:“阿仁待朕这样痴心,朕却连他的尸身都不能叫人捞回来。”

殷正对谢仁印象一向不怎么好,但人死怨消,再搭着宣帝这副如丧考妣的模样,不得不耐心劝道:“陛下节哀。如今情势,也不容得大伙儿为谢将军举哀,还是等拿下百越,将那贼王千刀万剐,为谢将军报仇吧。”

宣帝深深垂着头,低低应了一声:“嗯。”

殷正在屋里呆得浑身发毛,连忙行礼告辞。待他走到门外,即将转身离去,宣帝沙哑的声音却忽地从屋中传了出来:“派些探子去大军后方打探。兵法有云:半渡而击。夏军不习水战,百越王却不等我军渡江便急忙堵截,必是另有安排。我怕他们还有伏兵,你多防备些,莫叫人趁夜偷袭。”

殷正又回身应命,大踏步离了大帐,下去安排人值守。探子倒是一早就安排出去了,并没什么消息传回来,殷正思量一阵,还是以打破百越王拦江之军为第一要务。他忙到半夜才将兵力安排妥当,令后

军护住大营,重新编整谢仁水军部属,配上弓弩枪械,准备明日江上再战。

百越王赵延倒像是真要和宣帝隔江一决雌雄,这几日来一直亲自领兵在江对岸劝降。百越军熟习水战,多驾小舟在水中穿插,不仅以箭弩射击,不知何时便有百越人攀上大船,悍不畏死地冲到甲板上砍杀夏军。

水军在近战上有些吃亏,却胜在有精良武器。除了派人守住船身,防止敌人偷袭;还放下小船围在大船四舟,防着有人暗地凿船;各船上都架起床弩,隔着百丈之远射向岸上的百越将官,和身先士卒的百越王赵延。

赵延藏身在盾手之后,隔江犹向宣帝喊话:“夏朝皇帝,不必再负隅顽抗了,你的兵马已叫孤圈了起来。若你肯现在投降,朕还能饶你一命,若你再这么不知好歹,眼下这条大江就是你葬身之地!”

可惜宣帝此时正坐镇后帐,与徐文昭军中来的探子谈话,赵延满腔善意空付流水,只听得对岸传来的一片喊杀声,和江上射来的弩箭咻咻声。

两军接战正酣,宣帝忽然觉着大地隐隐有些震动,就连正报着东南战情的探子也有同感,扶着他出帐望去。虽只看到一片郁郁山森,但宣帝就觉着脚下震动之意越来越明显。

那探子眼尖,指着一片树冠道:“圣人且看,那树可是有些摇晃?莫不是要地震了?”

护着宣帝的偏将也道:“树枝的确是摇晃的厉害,那边好像还有什么声音……”

宣帝上辈子亲征过百越,比他们见识得多,看远处似有树木倒下,耳中又听得隐哟高吭啸声,立刻变了脸色,着人去找了殷正来:“是百越的象军,难怪百越王阻朕大军于此,还不惜以身相诱,原来是已安排象军从后方包抄。”

殷正从未见过象,只听说过生得极大,又力大无穷,也颇有些稀罕,既有心要看,又怕中了埋伏,便拱手请命:“趁着那象阵还远,臣先派兵去探探大象数量,然后叫骑兵列阵冲击,以弓弩射其骑士就是。”

宣帝眯着眼望向远方,冷笑道:“那些人也不知准备了多久,你之前派出的探子不曾回来,怕不就是已被百越人擒下了。马匹畏象,骑兵冲不得象阵……”

宣帝忽然沉寂下来,脑中又想起当初在阳山为谢仁讲解百越象兵时的情形。如今象军出现了,阿仁却已不能按着他所讲的法子退敌了。

殷正不敢催促,只侍立在一旁等他自己清醒过来。宣帝看着远方不停倒下的树木,抬起紧抓着衣带的手,看着掌中无力低垂的衣带,嘴角向上抬了一分,哑声道:“眼下正好无风,倒不怕火烧过来。选几匹马,用

黑布罩目,绑上几桶火油,赶到林中。待马进去后,叫几个善射的兵勇将火箭射向油桶……”

殷正立刻下去安排人马,变幻阵型,宣帝也紧了紧衣带,回房拿起盔甲,吩咐那探子:“替朕披甲,朕要亲眼看看去。”

宣帝结束停当,手中倒提宝剑,直冲向那片茂林方向。他策马到后军时,正看到殷正指挥士兵排列阵法。殷正命令下得快,士兵动作也十分利落,不一时便已备好马匹,驱赶向树林中。他虽未见过大象,却也临危不惧,安排得井井有条,将骑兵马匹都缚上眼罩,分列左右冀,准备冲阵。

一阵箭雨过后,密林中已着起一片雄雄烈焰,林中咆啸声此起彼伏,哭喊声也尖锐响起,大片林木眼看着就打着旋儿一样倒成一片,却没有大象从火幕这边冲过来。

殷正见火攻见效,便调了三万人围在林边,专司放火,还将自己军营这边与林地间烧出一片白地,烈焰腾腾,眼看着一片青郁山林竟化成了火场。

这场大火百越王自然也看到了,他那篇劝降的话语顿时再也说不出来,连脸色都有些发青了。

正在此时,大军左侧忽有探子来报王都消息。那人满面尘灰,一身狼狈,连面目也辨不清,见着百越军便自称京中出事,要亲见赵延。百越士兵查过他的腰牌,便将此人引至阵前,到了赵延马前奏报。

他说话有些慢,咬字有些不大清楚,说话时还一直低着头,说赵延出城诱敌这几日,不知哪来的一支夏朝人马竟化妆成当地土人混入都城,内外合击,如今已占了都城,将偌大一座番禺城烧成了白地。

赵延本就被那把火烧失魂落魄,此时再听到这消息,惊怒交加,一把将那人揪了起来。正欲细问,忽觉那人面上泥污之下,竟是一副难以遮掩的妖艳相貌。目光虽不算太亮,但一双眸子黑白分明,形状也极美好,不由得便松了松手,有些怀疑地问道:“你是哪一处的……”

一句话还未说完,他就觉着小腹处忽然一凉,转眼又觉着疼痛难当,低下头去看时,自己衣摆处竟已沾满血色,还有一段闪着寒光的匕首落在腹中。

那探子还朝他笑了一下,手腕一翻,抽出匕道尽力扎向他马腹中,身形利落如青猿般倒翻了出去,几步便穿过人墙,没入江中。直到此时,赵延才痛呼出声,随着跨下白马一起瘫倒在地。

百越军中顿时乱成一片,左右将军连忙下马扶起赵延,却也只能空看着他腹中流血不止,呼出的气渐渐短了。

对岸夏军已齐声高呼起来:“百越逆王已伏诛,汝等还不早降天子!”

岸上江

中的百越士兵都士气大跌,不知该战还是该降,竟也无人留意江中有个水淋淋的人爬上小舟,独自撑着篙向百越岸边驶去。江中有夏朝士兵挽弓欲射,瞄准时却看到他被江水洗净的面孔,连忙放下弓箭,高声喝道:“住手,都住手!那是咱们谢将军,谢将军还活着,是他杀了百越王!”

一条大船上放下软梯,欲叫谢仁上船。谢仁哪里顾得,自己驾着小舟冲到岸边,抓过人便问宣帝何在。他相貌特出,倒是无人不识他,那些人便指了路径,还借了匹马与他。

谢仁飞身上马,一抖缰绳,飞一般往至中军大帐见宣帝。到了帐中,他才听说宣帝到了后方,连忙又奔了过去,一路心无旁骛,只想着早些见到宣帝。

直到那片雄雄山火之前,他才见着身形寥落、容色黯淡的宣帝。他激动得难以自抑,当即跃下马,扑到宣帝马前,长跪着仰面叫道:“陛下,谢仁回来了!”

宣帝听到他的呼喊,几乎疑心自己是在做梦,脸一寸寸向着那喊声传来处拧过去,满目火光中便闯入一个亲切动人得叫他永生难忘的身影。

他伸出手,颤抖着抚上谢仁头上的百越发冠,不确定地问了句:“阿仁?”

谢仁站起身来,攥紧拳头,深吸了口气,朗声答道:“谢仁不负使命,已斩杀百越逆王。眼下百越军队已开始溃散,请陛下再下诏与我,让我带兵追击上岸,将逆军一网打尽!”

宣帝伏下丨身,猛然抓着谢仁的肩头:“阿仁,你终于回来了!朕真怕你丧身江中……”

他惊喜太过,一时真情流泄,说不出话来。谢仁抬手握住加在自己肩头的那只手,含笑答道:“陛下摸摸,我身上都是热的,怎么会死了?我那日是落江后受了点伤,顺流漂到了那边岸上,因此暂时未能回来。昨夜我本已弄到了船,却在江边撞上了个百越探子,正好杀了他,顶着他的身份潜入百越军中,刺杀了百越王。”

宣帝恍恍惚惚地下了马,摸着谢仁的胸膛,又去摸他的手。谢仁身上一片冰凉,可心脏一下下跳得有力,脉也能清晰地摸出来,宣帝在他脉门处按了许久,这才相信他真地活着回来了。

宣帝紧紧握着那双湿凉的手,无语凝噎,半晌才想到此处是军前,他做这些事全军将士都看在眼里了。可就是多少人看着,他也只觉着高兴,毫无避嫌之意。他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声说道:“谢将军斩杀百越王有功,朕心甚慰,待百越平定后,便加谢卿为卫将军。众将士同有功,回国之后各升一级,金帛按功发放!”

趁着赵延死去,百越军溃乱之际,殷正便令大军暂以

船渡江,过江追击其残部。少了对岸敌军干扰,一日之间前军便建起浮桥,终于渡过北江,追至百越城下。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越发越晚了

☆、第84章

入百越两月有余,终于到了兵临城下这一日。

此时却已算不上兵临城下。大军行至百越都城时,城头的旗帜已换成了大夏皇旗。城下哀鸿遍野,尸横满地,横的却是百越人的尸体。离开都城去江边引诱宣帝入伏的百越王赵延已被谢仁杀死,而扶他灵柩回都城的残军却被堵在了自家城下,还被城上射下的乱箭杀伤。

剩下的一些将士有心撤离京城,背后已围上了夏朝南征的大军。

宣帝策马立在军前,眼也不眨地看着前方近乎屠杀的场景,面上光华流转,这些日子日夜行军带来的疲惫早已一扫而空,只有胜利的喜悦充溢在心中。

入城之后,早前已攻入都城的徐文昭便将百越王族与后宫都解到宣帝面前,请他处置。宣帝随意看过这些人便吩咐道:“皆依西戎前例,王族成年男子一应处死,女眷与十岁以下男童解入京城。徐将军暂驻此地,为百越郡守。再派兵西下,配合嵇令夺下桂林郡、象郡,也归入百越郡下,由徐将军一体统管。”

徐文昭应命,替宣帝收拾行宫,又安排大军饮食休息。休整一日后,宣帝便叫来殷正,要他早日提兵回中原,平定长沙郡作乱之辈。

殷正问道:“陛下与谢将军可是要在百越多留几日,还是与臣一道回去?”

宣帝道:“百越已定,朕在此多留无益。留些人与徐将军收复桂林、象郡之用,剩下的兵勇都带回国去。”

殷正心下有些犹豫,便劝道:“陛下之前日夜行军,已十分疲累,又因谢将军受伤之事损耗了精神,不如多歇几天。至于长沙之乱,不过是一郡之地,有臣带兵回去平乱已足够了,请陛下三思。”

宣帝的确疲累未复,但他看着殷正深深凹下的两腮,便觉着自己也不算太累,感慨地笑道:“出征数月,有谁不累?那些贼人断朕后路,肯定图的不是一地之利。他们敢这样做乱,就是因为朕不在国中,待朕回去了,他们自然也就闹不起来了。”

他心意已决,处决了百越王族之后便随大军回銮。

少了百越军阻扰,回程这一趟路便快得多了。不出十日,大军便回到了阳山关,却没如预想一般遭人阻拦。

阳山关干干净净,守关将士满怀敬畏地迎接大军进了关,守关将领徐清在见着宣帝之后便双膝跪倒,涕泗横流地边哭说:“陛下圣体果然无恙,都是宛陵王老贼编造谎话,兴兵谋逆,遇置陛下与大军于死地,亏得贤妃娘娘看破老贼阴谋,生擒逆王,我才有迎接圣驾之日……”

谢仁在旁安安静静地听着,听到“贤妃”二字时却忽然满含疑问地看

了宣帝一眼。宣帝却是满心讶异震惊,并没注意到谢仁的眼神,皱眉问道:“怎会是宛陵王谋反?他不过是旁支宗亲,这些年也一直安安静静地留在封地……”

他脑中灵光一闪,猛然想通了这其中关窍,冷哼一声:“人心不足蛇吞象。那是朕的孙儿……罢了,你且说说凤卿是怎么生擒的宛陵王?”

徐清应命,擦干脸上泪光,慢慢讲起了凤玄早先在长沙郡所为。

凤玄当日出了京便直奔长沙,他带的人少,马匹又多,日夜兼程,反倒比宣帝留滞在百越城中的时候更短,有大半个月便赶到了长沙郡。

当时宛陵王已率军入驻长沙郡,扣了傅湘的人和军粮,城中戒备森严。

凤玄将从宫里带来的半副銮驾停在城外,叫人拿圣旨叩开了城门,自己带了十几内卫进城,却叫随行的数百名将士在城外集结等候。此外,进到长沙府之前,他便安排人拿着自己手书圣旨去见武陵郡守,叫他召集兵马,准备来日里应外合,一举拔下长沙。

凤玄在朝中是以中书舍人进的御前侍讲学士。纵然后来宣帝命他统领御林军,但因入宫封妃之故,天下人多只当他这个御林军统领只是宣帝宠幸他才赐的官。宛陵王只知他是柔弱文臣,曲身侍上,并不将他放在眼里,果然放了他进城。

入城之后,宛陵王便令士兵将他软禁起来,并不见他。凤玄手中有的是加过印的空白圣旨,一面想尽法子打探宣帝那边的消息,一面在房中拟写诏书,安排刺杀宛陵王后该如何收拢叛军。

然而还没等他做好准备,就听说了宣帝驾崩的消息。

那消息是软禁他的一个士兵传来的。初听到那消息时凤玄并不相信,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只对那士兵说道:“陛下登极以来,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百姓生计也比前朝强了许多。你不思报皇恩,却随着逆王谋反,还要在我面前诅咒陛下,不怕将来上天降罚么?”

那士兵压低了声音,悄悄说道:“我是看你可怜才告诉你真话——宛陵王是皇太孙的亲祖父,大行皇帝一去,皇太孙便要继位,皇太孙年纪又小,到时候天下还不是听王爷的?我告诉你吧,现在世子已经进京了,只要皇太孙一即位……”

凤玄脑中“嗡”地一声,深悔自己出来时带的兵力太多,没有多留些给淳于嘉守卫京师。他并不相信宣帝会出事,但想到宛陵王世子不知会带多少人马入京,就担心起京城守卫,待别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淳于嘉与小皇孙来。

不管他承不承认,这两人都是宣帝极为看重之人,若在京里出了事,却都是他不曾留下守城的

缘故,他将来该如何面对宣帝!宛陵王世子是皇孙之父,万一有人信了宣帝已驾崩,为了讨好未来皇帝之父,私开城门,放他的大军入城……

凤玄再也坐不住,从随身行李中翻出一卷空白圣旨,一个字也顾不上往上写,手托圣旨便往门外闯。他还记着要装作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被门口侍卫拦住时并不还手,只对众人正色道:“奉皇后懿旨,叫宛陵王过来接旨。如今还是皇后临朝听政,他想让皇太孙登基,也少不得皇后的支持!”

这一闹之后,宛陵王果然叫人将他请到了正厅,装出一点悲戚之色,拿手绢按着眼皮道:“陛下南征不幸失利,如今丧身异国,老夫也至为悲痛,正准备领兵南下夺回陛下遗体,一时事忙,顾不得迎接贤妃……娘……大人,请大人恕罪。”

凤玄面沉如水,冷眼看着他装傻,手持圣旨立在厅中。宛陵王见他不为所动,便也将手帕撂下,向人使了个眼色,叫手下将凤玄手中圣旨接过来。凤玄道:“慢来,这道懿旨是皇后交与我,要我亲手念给王爷的,不劳旁人动手。宛陵王听旨!”

宛陵王虽不情愿,但还未挑了旗造反,在凤玄这个皇妃面前怎么也低了一筹,终于勉强跪了下去。凤玄踱到他面前,慢慢展开圣旨,直展到最后,露出了一柄极细巧的精钢匕首。

他手指一翻,便将那匕首握住,向着宛陵王头顶扎了下去。屋内虽都是宛陵王的心腹侍卫,但单论武功却比不上凤玄,待到身旁侍卫拔出剑来,凤玄已将匕首深深□宛陵王大椎穴中。他动作不停,眨眼之间便已将离他最近的那名侍卫的长剑收入掌中,行云流水般杀了五六个人。

待屋中再无活人,他便割下宛陵王头颅,提着人头走到门外,一扬圣旨,高声喝道:“宛陵王夏洧谋反,本宫奉中宫懿旨杀之。贼首已死,愿降者概不论罪!”

杀了宛陵王后,凤玄也不敢在长沙多加停留,先找到被扣已久的傅湘,又派人大开城门,引了御林军来控制局势。待到武陵郡守引着新招的丁勇进了长沙,他便将救驾之事交与傅湘,自己带着御林军匆匆赶往京城。

后方既定,傅湘便带人沿着原先大军下行的路线扫荡宛陵王旧部,宣帝他们却因取了直线回来,并没遇着傅湘。

宣帝听得频频叹息,对徐清道:“朕都已知情了,卿且派人去追傅卿,朕还要早些赶回京城,以免有失。”

谢仁悄然伸出手,在桌下捏了宣帝一把,待徐清下去后才若有所思地说道:“当初凤郎与我一同入京,现在已封了贤妃,果然有过人之处。只是皇太孙是宛陵王亲孙,将来陛下

该如何待他?”

宣帝反手紧紧握住他,心中也是一片黯然:“朕悉心教养皇太孙这么久,如今出了这等事,朕只怕祖孙情份难免受损了。不过他已过继至朕名下,又一直在宫中,和这些反贼却是绝无关系的。”

谢仁双目微眯,盯着宣帝欲言又止。

他倒不大想问皇太孙的事,而是更想知道那位凤贤妃与宣帝情份如何。不过宣帝只提皇孙,大约就是和凤玄的感情也不过尔尔——不过就算宣帝真宠爱凤玄,与他又有什么关系?他又不是那些只靠宠爱活着的深宫女子,就是宣帝不来找他,他还是能……

倒是用不着用强,反正宣帝不会当面拒绝他,只要他略微强硬一点就行了。

谢仁一路上都在琢磨这“强硬一点”的分寸,不过因赶路要紧,他们是先带了骑兵回来的,白日都要骑马,晚上也不好做此事,因此这分寸还没能测试出来。

然而这世上偏是巧合最多,他们疾行至汉中时,正撞上了往京城赶的凤玄。凤玄虽然比他们走得早,但因宣帝回京时多带了马匹,可轮换骑乘,路上耗的时间倒比凤玄少得多,才过汉中便与他撞上了。

凤玄那副充门面的銮驾早扔在了长沙,现在只一身普通白衣,面色略显青灰,下巴也长出了几根胡茬,正在客栈外备马。宣帝对他的身材熟得不能再熟,未能看到面容时,便凭着身形认出他来,隔着远远的距离高声呼喊:“凤卿——”

凤玄耳音极好,听得十分真切,却不敢相信那声音真是宣帝的,抱着一丝沉甸甸的希望,缓缓转过头去——只看了一眼,他就能确定,远方马上那个一身雪白长袍,面容尚且看不大清楚的人就是宣帝。他激动得紧扣住马鞍,拉着马转了个圈子,纵马扬鞭在闹市狂奔起来。

他终于明白了初次见面时,宣帝纵马狂奔,甚至不管会不会撞到路人的那种心情。实在是等了太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脑中只有见到他这一个念头。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南瓜·豆豆同学的地雷

☆、第85章

数里长的街巷,平日都不值得纵马,可此时凤玄拼命拍马,却还嫌马走得太慢。宣帝下意识地一夹马腹,向着他跑来的方向迎了上去,跑不上几步,凤玄便已到了他面前。

两人同时勒马。凤玄将马镫一踢,一手抓着宣帝的衣袖轻身纵跃,在空中旋了个身,正正落到宣帝马后,紧拥住宣帝,贴在他颈后喃喃说道:“圣上无恙,圣上果真无恙,真是上天垂怜!”

宣帝回身拍着他的肩背,眼角余光扫过自己带来的那些将士,不免觉着这样有失天子威严。正欲劝他莫再这么失态,但看到凤玄面上令人心酸的激动与欣喜,出口的话便换成了:“凤卿辛苦了。百越已破,朕与众将士都平安归来了,你不用再担心了。”

凤玄紧紧搂着宣帝,几乎要把他揉进自己骨肉之中,双目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用从未有过的颤抖声音说道:“坊间四处谣传陛下已不幸殉难,我一直不肯相信,果然等到了今日。吾皇上秉天命,岂是那些小人的诡计可以伤害的!”

凤玄这样真情流露,宣帝也不忍心再斥责他行动逾礼,就任由他抱着自己看了半天,面上一直带着安抚的笑容。直到凤玄平静些许,他才温柔地安慰道:“眼下朕正在大军之中,卿与阿仁都在朕身边,朕绝不会出事的。此处人多,待到了下处,咱们再叙别后之事。”

凤玄略略平静下来,将宣帝放松了些,却仍从背后拥着他,接过马缰道:“我带的人都在前方,是要继续赶往京师还是暂时休息,请陛下安排。”

宣帝所带的人马尚未用餐,正是要休息的时候,便随口答道:“将你的人马与朕带回的大军并在一处吧。朕还不曾用膳,暂且在城里休息一夜,明日带足干粮饮水再启程。”

凤玄连连点头,过了一阵才想起自己正在宣帝背后,再点头他也看不见,便开口答道:“悉听吾皇吩咐。”

他一抖缰绳,正要把宣帝带到自己刚才用餐的客栈,那缰绳却忽然被人扣住,一个微带寒意的声音在他身旁不远处低低响起:“凤学……贤妃精通礼仪,当知后宫没有与天子共骑的道理。贤妃的马就在那边,请换马。”

凤玄转过目光,便看到谢仁那张令人印象深刻的脸庞。他蓦然想起,方才宣帝说过一句“卿与阿仁都在朕身边”,只是他初见宣帝,欢喜太过,一时没想到这个阿仁代表什么。

然而现在容不得他不想了。早在他还只是中书舍人,对宣帝并无情愫的时候,谢仁就是宣帝心心念念要娶入宫中的皇后。那时为了让谢仁入宫,宣帝强硬地抵住了满朝大臣的反对,还曾经微服出京,飞马到城外见他。

可后来宣帝还是亲自下诏送了谢仁离京。

凤玄淡然看着谢仁,纹丝不动地贴在宣帝身后——宣帝的确曾经无限爱慕谢仁,可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谢仁还未入宫,而他已经能光明正大地坐在宣帝身后,何必只想着从前的事,在情敌面前不战而退呢?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对,仿佛凝成实质的刀剑,无声地往来交战。宣帝忽觉身上有些发冷,箍在腰间的手臂也紧了几分,连忙清咳一声:“咱们先找下处休息,凤卿是怎样知道宛陵王谋反的?快与朕细细说来。”

一行人终于进了客栈。殷将军已培养出眼色来,先行将客栈清场,替宣帝他们安排包厢,将那三人恭送进去后,就眼不见心不乱地带着手下用起餐来。

包厢中的情况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混乱。

因为现今国中有大事发生,他们之间这点小心思在正事面前都不值一提。进得包厢后,宣帝与谢仁坐在上下首进餐,凤玄打横做陪,将出京前听说的吐蕃东进、宛陵王谋反,和在长沙得知的宛陵王世子带兵入京之事都一一道来。

如今宣帝北伐回来,宛陵王已死,总算是少了两桩最要命的事。但宛陵王世子的行踪还未捕捉到;西北边境兵力又少,不足以抗拒吐蕃;京城与西线的情况都十分堪忧。

唯一令宣帝安心的就是朱煊亲自去拒敌。只要他在,军心就在,就算一时兵力不足,但将士一心,总不会出现不战而逃,将大片土地让与敌军的情况。至于朱煊的身份会被将士知道——现在怕是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再来担心也没用了。

宣帝极为光棍儿地满饮一碗清酒,将酒盏扔在桌上,站起身来问道:“凤卿、阿仁,朕欲令殷正回去带大军直取岷州,支援朱煊,只留这五千骑兵救京城之围,你们能不能为朕胜这一仗?”

凤玄向谢仁瞟了一眼,见他双眼只看着宣帝,毫不迟疑地应了下来,便也垂头拱手,朗声答道:“为君取胜自是凤玄的本份。”

宣帝与凤玄坐得较近,本欲抬手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可才抬起手来便看到谢仁一双星眸闪动,直勾勾地盯着他的手,那手臂顿时就似有千钧重。待要撂下,又见凤玄眉间一带黯然之色,自己心里又过意不去。

他当真是进退两难,横下一条心,拿出自己上辈子哄女人的功夫,含笑在两人面上扫了一圈,从桌上举起杯来:“两位爱妃……爱卿皆是朕的臂膀心腹,朕先敬你们一杯。待来日拿下宛陵王世子,平定京城之乱,朕自有重赏。”

至于平定京城之乱后要怎么赏,三人心中便有三个主意,只是眼下情势危急不便争论,凤玄与谢仁便都先谢了恩,不再多问。

用罢晚膳,宣帝先叫了殷正来,安排了西迎吐蕃之事:“吐蕃之事朕早想交给将军,只是当初朕想先解了京师之围再西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