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认命吧作者:五色龙章
第3节
死生皆在此一举。
外围军士已战在一处,白刃横飞、鲜血四溅,喊杀之声惊飞宿禽。就连宫人内监也都吓得簌簌发抖,难掩惊惧,战团最当中的宣帝与成帝却都巍然不动,只遥遥隔空对峙。
一支羽箭横空飞来,宣帝跨下白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颈上已深深被创,挣扎两下,便横着倒了下去。宣帝早有准备,踢开马蹬翻身跳下,笔直地落到了庭中。二十名亲卫立刻缩小战圈,将他牢牢护在当中。
成帝抄手立于廊下,微微启唇,口中吐出一团白雾:“阿挚,朕再给你最后一个机会,此时收手,你我还是兄弟,朕虽不能再给你这般尊荣,但还不吝惜一个闲散宗室之位。若待到朕将你拿下,以后你便不再是朕的弟弟,只是朕宫中一个奴仆了。”
宣帝面色比月光更冷几分,并不答话,只侧耳细听外头动静。门外奔走之声、呼喝之声响彻宫苑,火把光芒吞吐,照得福宁宫内外直如白昼。就在这万般纷乱之中,一道鸣镝声自空中响起,将宣帝的心猛然挑了起来。
朱煊已杀来了!
他心中乍然一松,面上终于浮起一个真切的笑容。成帝遥看着他的身姿,只觉着他比离朝之前姿态竟又清越许多,这一笑如枝头梅花初绽,光彩照人。
成帝眼迷心眩,又不由有些暗恨——他这一笑,也不知是为了何人。那日他离宫之时分明药性未解,说不准已便宜了……那朱煊,也是不能留的。
院中御林军越涌越多,宣帝带来的二十名亲卫渐渐乏力,已有不少被斩落马下,死在了院中。尸山血海、一片狼藉之中,宣帝终于有了动作,长袖拂过腰后,抄起了一把精致小巧的弓弩,绷簧搭箭。
成帝后退两部,隔着重重人墙看着他,双眼一眯,身上散发出几分寒意:“阿挚,你真要弑君?你当真以为凭这么把小小弩箭,便能伤到朕?”
门外忽啸风声中,细细夹杂了数道锐器入肉的嗤响,却被掩在一片喊杀声中,无人听到。宣帝双手端弩,踏上一步,手指却并不急着扣动扳机,而是向着成帝微微一笑:“皇兄放心,你身后之事臣弟必尽心操持,并上个皇兄满意的尊号。”
门外喊杀声四起,靠近宫门的御林军无声无息地倒下了几个,宣帝双手微扬,一道风声便透过人墙直取成帝胸膛。
一击未中,成帝的怒喝声却响了起来:“将临川王拿下,受伤勿论,只留他一口气足矣!”
宣帝毫不恋战,打了个唿哨,回身便走。他孤身来此并非为了找死,只是要替朱煊拉住成帝的注意,争取时间而已。朱煊既已来了,无论那一箭能否伤到成帝,他的事便已至此完结,只等着观看结果便是了。
一个亲兵纵马而来,拉起宣帝便向门外冲去。四周御林军层层拦上,宣帝坐在马前提剑便砍,直砍翻了几人,便觉周围压力一轻,眼前御林军已互相拼杀起来,有人主动为他开道。
门外一个穿着校尉服色的人将头盔摘下,伸手迎向宣帝:“临川,到这儿来。”
满地血光之中,那人雄姿勃发地立于火把下,面上亦染了淋漓血迹,一身杀伐剽悍之气,却令人觉着无比可靠。
宣帝应声翻身下马,落到他面前。朱煊在成帝腰上轻轻托了一把,待他落下便环视战场,扬声喝道:“发箭!”
那些换了御林军服色的亲兵便就着火把点燃箭上油布,毫不迟疑地射入宫墙之内。福宁宫中一片混乱,哭喊声连城一片,就连御林护卫也发出声声惨呼。
一重箭雨过后,朱煊便令军士再进一层,踏入宫苑之中。宫墙坚牢,廊柱也经层层油漆,火箭射在院中烧不起来,但落在人身上的却比普通箭矢杀伤更强。
待又射过一轮,朱煊才带着宣帝重新踏入福宁宫中。成帝已退入寝殿之间,门窗紧闭,只院中杀戮仍在继续,只是杀人者与被杀者已换了个立场。
朱煊指挥调度,不一时就控制了场面,御林军或死或降,已全失了战力。朱煊亲兵便去撞那间寝殿的大门,撞不几下,门已合扇掉了下来。
成帝在众人簇拥之下慢慢走出来,向着门外冷笑一声:“大将军,你不去驰援宣府,在宫中做甚?”又转过目光,落在宣帝面上:“难怪你胆子大了,敢行刺于朕,原来是背后有了这般助力。阿挚,朕以为你长本事了,原来也不过是借了他人之势,真令朕失望。”
朱煊踏前一步,拱手为礼:“臣听闻皇上伤重,宫中被奸妃张氏及党羽控制,因便和临川王一同来救驾。只可惜来迟了一步,只及得上捉拿奸党,却难救得皇上伤病了。”
成帝仰面笑道:“说得好!只是这些无稽的谎话你又何必在朕面前说!阿挚是如何求得你抛下性命不要,替他做这犯上的勾当,朕不必想也知道。那日你将他自朕宫中带走,必是代朕享了……”
一道细细破风之声自院中响起,宣帝脸色苍白如雪,双眼明亮异常,胸前双掌中却稳稳端了一只空了的细弩。他的声音冷静沉稳,含着一丝不容错辨的杀意:“皇兄,我当为千古明君,你身后不必有牵挂了。”
成帝握住半露在心口外的弩箭,不可置信地盯着他,数息之后,脸上又露出个笑容,呵呵笑道:“好!好狠的……你以为他……比朕又有何不同……”
成帝的身子向后倒去,满殿尖利的哭声响起,数道火光也自室内熊熊燃起。李德从背后撑起成帝,拖着他往殿内走去,口中不停呼喝众人点火。
宣帝刚刚亲手杀了成帝,心中种种情绪尚未平复,也顾不得那些人做什么。朱煊自背后扶住他,一手与他十指相扣,将人拖到墙边,吩咐兵士:“救火!将殿内众人皆尽杀了,一个不留!”
那些亲兵令行禁止,进退有度,院中不一时便安静下来,只闻脚步声与水声,偶尔有指挥呼喝之声。朱煊便自背后伸手搂住了宣帝的腰,在他耳旁一遍遍说道:“临川,我们胜了,昏君已亡,你再也不必担忧了。”
宣帝紧紧抓着他的手,直盯着眼前宫室中燃起的火光,脑中只来回闪动一个念头:这天下,终于又归于朕了!
如今这天下还不曾被成帝折腾得国库空虚、民怨沸腾;还不曾经过朱煊西北叛乱,朝中足具良将精兵;更不曾被夷狄入侵,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的天下,是他的江山,他将立于这国家最高之处,创一个比上辈子更辉煌的盛世!
他激动得全身都微微颤抖起来,手紧紧握住,才意识到自己还被朱煊揽在怀中。
这一下子宣帝终于清醒过来,耳中也听到了朱煊声声重复的话语。他举目环顾四周,见确实没人注意他们,才抬头应道:“阿煊不必担心,我无事。只要你不……只要你不离开我身边,我以后也没有值得担忧的事了。”
只要朱煊不反,西陲南疆,他就再无可虑之事。
朱煊手臂收紧,牢牢箍在他腰间,低声应道:“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那双薄唇在他耳边一张一合,声音低微得几乎听不见,可那炽热气息扫在耳垂,已使宣帝心跳渐快,双腿也有些发软。
自腊月初八遭逢变故,不过月余工夫,他的身体就已变成这般模样——即便成帝已死,他心中怨恨却也断难消除。
宣帝冷冷看了火起处一眼,强自推开朱煊,深吸一口气站定,沉声招呼道:“阿煊,先陪我去文德殿拟旨,召众臣入宫。早日将此事定下,免得夜长梦多。”
他极力镇定,声音中却仍夹着一丝颤音,也不敢多看朱煊,转身便向外走去。
朱煊时时注意着他,岂能不知方才手下那身子如何轻颤?只是他也知道宣帝性情骄傲,断不肯在人前示弱,便回身吩咐心腹处理福宁宫之事,跟在宣帝身后走出宫门,取了匹马与宣帝并肩驱驰。
到得文德殿中,宣帝极熟练地找出纸笔印玺,伪造遗诏。朱煊站在他身后看着那满含威严的字迹,心中却忽然升起一股患得患失之情,伏下丨身问道:“临川,你我今后便有君臣之别了。你待我之心,可会还如从前一般?”
宣帝心中一突,忙将笔提起,以免污了纸张,沉吟半晌,回身坦然答道:“咱们之间早已逾了君臣之份,纵然朕登基之后,如何能将你与他人一视同仁?你要什么,朕就能给你什么,朕只要你……永不负朕。”
朱煊双眼一亮,握住他的手细细摩挲,满含温柔地说道:“臣不敢求皇上什么,只求吾友临川王……予我一夕之欢。”
☆、前日海棠犹未破
“朕纵马闯宫在前,宫中大火在后,必已引得众臣生疑,眼下怕是何丞相他们都要闯宫了,哪有时间做这等事。”宣帝垂目看向和朱煊交握那只手:“但临川王不能应阿煊之事,朕却可以答应大将军。待明日登基之后,朕将择日行幸延福宫,你随朕同去吧。”
朱煊手上微微用力,自他身侧跪了下去,仰头答道:“臣遵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宣帝先受了他这声贺,才在他臂上虚扶了一扶,将人带了起来,望着窗外已泛起深紫的天空说道:“幼道想必已在宫门外了,你派人将他接进来,总要安排一番,才好见众臣。”
朱煊依言去安排,宣帝便仍坐回位上拟旨。过不多久,一阵马蹄声踏破殿外清幽,随着一声长咴,淳于嘉略带凌乱的脚步声便已闯了进来。其人头也不抬,进了殿门便双膝跪倒,先恭贺了宣帝即位之喜。
宣帝含笑招呼他:“幼道来得好快,朕这里正等着你。”
淳于嘉也就站起身来往他案旁走去,拿了桌上两封遗诏看过,觉着毫无差池,便掩卷进言:“这诏书应无问题了,但烧宫之事无法遮掩,须得将乱事推到后宫身上。吾皇当有救驾之名,方才不至负上弑君之嫌。”
宣帝冷笑一声:“天授此位于朕,岂是旁人可阻拦的。此事幼道必已安排周详,朕只依你之言行事了。”
淳于嘉说话之时,见朱煊只坐在宣帝身旁,神情自若,毫无避讳之意,便知今日之事是谁的功劳。因此他也不多事,向朱煊点了点头,便将自己的打算一一细陈。
待得福宁宫与景福殿大火灭却,满地血迹也收拾干净了,宣帝才吩咐人敲响云板,召诸臣入宫,宣布成帝的死讯。
御林军如今已在朱煊掌握之中,已将宫内形势稳定下来。众臣入宫之时,宣帝已换了素服立在成帝棺前,满面泪痕地托出两张墨痕才干的的遗诏,并将昨夜之事全数推到了宠冠后宫的淑妃张氏一家身上。
“本王奉旨入宫侍疾,不意昨夜与圣上相见之后,下榻景福殿时,竟有贼人烧宫,欲谋害本王。亏得有侍卫拼死冲杀,护持我到福宁宫救护圣驾,谁知上天不悯,先帝被贼人所惊,旧伤发作而亡……”
张氏到底冤不冤枉并不重要,他只要寻一个合适的替罪之人,好将他们烧宫弑君之事粉饰得好听些。文德殿外有朱煊安排人手重重拱卫,这群人便是不信这话,只要还想活着出去,也只有顺服一途。
~~~~~~~~~~
元初一年正月廿四,宣帝终于登基。这一回登基比他上辈子提前近两年,却没能如上辈子那样干干净净,而是真正做下了弑君之举。
只是大典之上,朱煊并未出现。
那天三人计议许久,最后定下主意,并不暴露朱煊与他同归的消息,只装作宣帝是在景福殿下榻时被贼人袭击,奋而反击,遂在御林军相助之下击杀逆党。
淳于嘉颇有些做反贼的自觉,当面劝谏:“吾皇入京有成帝亲笔手诏为凭,可若大将军也随驾回朝,还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宫里,这事儿就有些说不清了。”
宣帝的意思则是叫朱煊早日回到军中,先去平了宣府之乱。
朱煊只怕他走后无人镇住场面,有宵小之辈趁机做乱,京里生出什么乱子,因此一直不肯答应,自请乔装作侍卫留在宣帝身旁。宣帝便不再提要他出京之事,朝上连发旨意大赦天下,又免了陕甘二省的赋税,并将淳于嘉等一干王府心腹加官进爵。
大抵朝政平稳,京中安定,众臣也死心踏地承认他这个新君之后,宣帝就把朱煊叫到了暂住的会宁殿。
殿中烛光昏昧,幔帐层叠,宫人内侍早已叫宣帝遣退。王义将朱煊引到殿中,便也紧抿双唇,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到门外还要左顾右盼一番,生怕有人打搅了他家圣上和大将军谋反……如今宣帝已是皇上了,自然不会再谋反,那就是另有阴谋……咳,是军政大事了?
不论如何,他也不敢偷听,谨慎地立于廊外,在呜咽寒风之中亲自为宣帝守门。
朱煊进门之后,只觉着室中昏暗清冷,比平日大不相同。通传姓名之后,便听到重重室内传出宣帝略带些疲惫沙哑的声音:“阿煊来了,先进来吧。”
朱煊便绕过屏风,穿到寝殿内室之中。室中温暖如春,只在条案上架了两支烛台,烛心长有寸许,上头火光摇曳,只能照着案前尺许远近。他直走过去拿剪子要剪灯芯,却被宣帝喝止:“不必动那个,阿煊,到朕这儿来。”
这句话说得十分平淡,但朱煊又岂能不知其中含意?他只觉心动得极快,将银剪随手放下,回身望向御床——宣帝只着一身雪白寝衣,长发披散,正坐在床边看着他。
他眨了眨眼,抢到床边躬身抱拳:“臣朱煊参见吾皇。”
宣帝站起来托着他的胳膊,向他微微一笑:“阿煊,朕近日政务烦忙,会宁宫之约,怕是要久后才能践。今日朕便遂你之愿,你也可早些回宣府去了。”
朱煊本来满心欢悦,后来听宣帝把他往军中赶,心中便冷了一半儿,又有些责怪他误会自己,倒退两步说道:“临……皇上误会了,臣并无逼迫皇上之意,若皇上不愿,先前之约便当臣不曾提过,何须如此!”
宣帝从踏脚上站了起来,跨上一步拉着他的衣袖说道:“阿煊为朕立下这般功绩,朕却也不能光明正大地赏你。你若不回军中,朕又如何寻得借口加恩于你?有恩不赏,朕心中总是觉着对不起你。”
朱煊这才慢慢转回身,苦笑了一声:“臣做这些并非为求恩赏,只是出于一片私心罢了……”虽是这么说着,却也没再往外走,反过头来拉住了宣帝那只手,五指用力,牢牢攥在了掌中。
“临川,你……当真愿意吧?”
宣帝点了点头,重新坐回床上,抑头看着他笑道:“朕只怕给你的还不够多。待你自军中回来,朕还要为你亲自开筵庆功,到时候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也只管告诉朕。”
朱煊心头暖热,便也顺势坐在床沿上,将手□宣帝脑后长发之中,低头将双唇覆了上去,极尽缠绵地亲吻起来。
他于此道虽远不如成帝技巧熟练,但唇舌与侵入衣下游走的双手都带着十分力道与狂野的侵略性,宣帝的身体极为敏感,不过被他揉搓了几下,便已全身发软,颤巍巍地将双腿交叠了起来。
宣帝身上不过松松披了一件寝衣,被朱煊抱着吻了一阵,那衣带就已散了开来,露出一带胸腹处的肌肤。他身上那些旧痕早已涂了药消去,此时触目所及,肌肤细腻柔净,比那日车中被人狠狠疼爱过的模样,又是另一种风情。
朱煊也不由得加了一分小心,将他抱到床内,自己也坐在一旁更衣。宣帝的长发还有一束绕在了朱煊腕上,两人皆未注意到,直至朱煊脱下护腕时扯痛宣帝,才知还有这么丝牵绊。
朱煊便将那缕头发细心解下,放在自己身旁。待衣履脱尽后又将头上发髻也解了,小心地执起宣帝那缕头发,悄然系在了一起。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朱煊虽也知道他们之间永远只有君臣之份,这样见不得光的情谊也不能长久,却还是私心盼望着能如普通人家的夫妻一般,日日厮守,白首同归。
他一手握着那束发尾,轻轻扫向宣帝胸口挺立的珊瑚色乳珠。宣帝身子抖得愈加厉害,抬手抓着他的腕子,低声叫道:“阿煊,不要……”这一声在他低头含住左胸那粒珠子时倏然拔高,拖着的长腔慢慢落了下来,又换成了一丝低泣。
朱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口中佳物,一面用手把玩着另外一处,目眩神移地欣赏着它在自己手中弹动的模样。
宣帝身子紧绷,头极力向后仰着,张开嘴深深喘息,双腿紧紧合在一起,在褥间难耐地厮磨,双手已忍不住伸了过来。
朱煊将那双手合拢在一起,紧按在宣帝坚实的小腹上,自己分开宣帝的双腿,跪在当中亲吻着他,温柔得近乎虔诚地说道:“臣能得近天子,已是皇恩浩荡,岂敢再有别的想头?皇上,请恕臣放肆了……”
他伸手握住那双柔韧而充满力道的腿,用力折了上去,压在宣帝身侧,露出下方曾予他无限欢愉之地。此处仍如他记忆中一般美妙,已为流连宣帝全身的火焰烧得殷红,不待他碰便已轻轻翕张起来,直欲令人沉溺其中。
宣帝将脸埋在双臂当中,咬着手指平抑下喉间呼声,不无羞愧地叫道:“阿煊,莫再看了……”
朱煊低低应了一声,双目却如着了魔一般落在那里。非止是看,他更低下头去,含吻住了自己记忆中那温软动人的温柔乡,舌尖探入其中一丝丝品尝了起来。
层层肌理之中,沁满了宫中御香和情丨欲的味道。
☆、修文,改一下世界观
虽然宣帝这此日子也算是经历颇丰,但朱煊此举无疑仍是远超他能想象的范畴。开始时他也分不出那是什么感觉,后来渐渐觉出一片温热湿润之感,又是在那种见不得人的地方,震惊得猛力挣扎,恨不得把那处紧紧夹住不叫人看见。
朱煊按着他的双腿,压得他到底动弹不得,依旧埋首在他身下,一点点品尝着温暖润泽的肌肤,以及从那幽深之处逐渐流出的丝丝清液。
宣帝从未尝过这般滋味,既觉着舒适得如在云端之上,心底深处又是羞耻难当。只是此时此地也端不起什么架子,一面瑟缩着随着朱煊的动作摆动腰身,一面闭着眼苦苦哀求道:“阿煊,阿煊……”
除了这两个字,他也想不出该说什么,只是止不住地一遍遍叫朱煊的名字。朱煊被他叫得心都要化了,终于有了种真切的拥有这个人的感觉,又厮磨一阵,眼看着宣帝情动难抑,才终于抬起身子。
宣帝身后骤然失了那样温柔的服侍,心中有些失落不满,又似松了口气,徐徐睁开了眼。朱煊凑到他面前,替他拭去眼角一点湿痕,低声说道:“皇上,恕臣冒犯了。”
“嗯……”宣帝已有些失神,下意识答了一句。朱煊看着他为自己颠倒的模样,心动之极,在他唇上亲吻一回,捧着他的双臀抬了起来,将自己蓄势待发的挺立之势缓缓送了进去。
虽然未经过多开拓,但宣帝的身体却十分配合,不仅毫无推拒,反倒似迫不及待着将他吞入腹中,密密包裹按揉着他。朱煊本来苦苦忍耐,尽量平缓地推进,终于在这样热情的迎接和挽留之下长驱直入,顶得宣帝的身子几乎向前挪了几分。
他身上的汗水顺着肌肉的纹理慢慢滑落,滴在宣帝身上,旋即又与宣帝自己沁出的汗水融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两具身体也是一样紧紧覆压在一起,朱煊稍稍一动,便带出一片柔腻水声,间或夹着几声清脆的拍击声。
宣帝双手紧扣在他肩头,指头几乎压入肉中,体内如有火烧一般。朱煊进得越深,那火烧得便越烈,逼得他全身发软;但略一退出,那种空虚得令人心痒的感觉却更难忍受。
身体如有自己的意志,完全不顾宣帝的想法,紧紧圈住朱煊那孽根,不停收缩挤压着,淌出汩汩水流,将两人相连之处染得一塌糊涂。
白日里端坐在龙椅中,煌煌如日月的天子,如今竟这样柔顺地躺在自己怀中。朱煊心中既觉怜惜,更有种说不出的满足,紧捉着他的腰胯,更猛烈地征伐起来。
即便那动作过于急切之时,宣帝也不过颤抖着将他搂得更紧,哭泣着求他慢一些,欢愉之时更会动情地喊他的名字,床帏之间并无一丝抗拒。朱煊受宠若惊之余,不由得更加沉溺下去,将天子圣躯抱在怀中抚摸亲吻殆遍,无所不至。
宣帝只瘫软在他怀中由着他做弄,面色一片潮红,神情迷乱,一时欲仙一时欲死,几不知今夕何夕。
朱煊又噙着宣帝的舌头品尝了一阵,将他口角银丝吞下,眼看着他那副神魂不属,任人怜取的模样,心头发热,不由得抚着他的脸,在他耳边低低叫了声:“阿挚。”
宣帝本来散漫无神的双眼立时瞪圆,身子绷紧起来,身上浮出一层冷汗,顿时将两人身躯一齐冰得凉了。
朱煊连忙抱住他叫道:“临川,是我,别怕,我是阿煊……”
宣帝心跳如鼓,只觉着全身发冷,没什么力气。方才那一声,真让他以为抱着自己的人是成帝了,他恍惚之间竟有种成帝未死,自己仍只是他禁脔的错觉。
后来朱煊虽然立刻叫回了他的魂,却也令他欲念全消,心如冰雪,深深呼吸几回才平复心跳,勉强给了朱煊一个笑容:“阿煊,朕如今已不是临川王了,不合再叫。床第之间,也不必玷污君臣二字……你以后,就呼朕七郎吧。”
朱煊怔了一怔,他本以为宣帝会因此不快,想不到落到最后,宣帝竟还让他更亲近了一步,连称呼都换成了本该只有皇室中人自家称呼的……
“七郎。”
宣帝冲他点了点头,却把他放在自己脸上的那只手拿了开来:“天色不早了,朕还要上朝。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待你回来之后,朕再与你续前约可好?”
他话中虽有商量之意,语气却确定已极。朱煊看着他用力撑着身子要起来的模样,心里也说不上是失落还是后悔,漫应一声,便将他扶了起来。
宣帝连坐也有些坐不住,斜倚在床头,极自然地支使道:“你去叫王义弄水来与朕沐浴,还有……”他皱了皱眉头:“朕现在行动不便,里面的东西还要劳阿煊为朕弄出来了。”
朱煊顺着他的话将目光转了过去,便看到宣帝身下白露横流的模样。宣帝面色早已红透,此时也看不出有没有羞意,只看着帐幕问:“阿煊?”
朱煊不敢多看,便替他盖了一层锦被,匆匆披衣,出去叫王义送上热水澡豆之类。待隔间安排好了,便又亲自抱了宣帝沐浴。因要清洁的地方不便,他也就踏入桶中,一手扶抱着宣帝,一手探入昨晚不知进出过多少回的地方,将里头的东西抠挖出来。
亏得水中也有许多香料之类,颜色还能遮得过去,不然一桶清水洗成那样浑浊,莫说宣帝,就是朱煊自己也要生出几分愧意。宣帝一语不发地任他服侍,连衣服也要朱煊亲手替他套上,胳膊都懒得抬一抬。
宣帝又在窗边软榻上歇了一阵,悠悠看着窗外月色,也不知心底想的是什么。待听得更鼓响到三更,才淡淡开口:“阿煊,你陪朕吃过早饭,便回西北去吧。”
朱煊呼吸一滞,立起身来答道:“臣遵旨。”
宣帝轻笑一声:“都到了这时候还拘什么礼?阿煊,朕要你回去,不是赶你,是要用你,你不可和朕生了误会。”
朱煊闻弦歌而知雅意,定定地望着他道:“七郎之意是……”
宣帝又点了点头,不假思索地说道:“你要多少兵员,要哪个将领,粮草军械又要多少,只管和朕开口。只是这回宣府之战,朕要的不只是胜,是大胜。藏云太子敢来进犯,阿煊你就要打得西戎闻风丧胆,将他的人头为朕捧来!”
上辈子西戎那个混蛋皇帝给他添了多少麻烦,打了又抚抚了又打。他带兵亲征了两回,耗得国库空虚,后宫……不提了,才终于把那群夷戎平定下来。
如今虽然成帝的事还有些烂摊子要处置,可对西戎这一用兵,不仅解了他多年之恨,更可叫京里人的眼睁往外放一放。至于京里的安危,他倒也不是很担心。朱家世代为将,在朝中盘根错节,只要朱煊在一日……别人就是想造反,手里都没有可用之兵。
宣帝暗地苦笑了一下,捧起茶水抿了一口,抬眼看着朱煊,等他表态。朱煊心中还有些顾虑,但宣帝说得如此慷慨,他也无法推托,只得当面应下:“七郎放心,但有我在一日,大夏必当河清海晏,不叫你忧心半分。”
宣帝点头笑道:“朕知道阿煊的顾虑,不过为朕的安全。如今成帝已亡,京中也算安定,朕宫中御林军也已换了傅湘统领,便要出危险也难。”
两人用过早膳,天已交了四更。宣帝便命人给朱煊拿了宫中令牌,又写了一道手谕,色丨色安排妥当,方便他秘密离京。
朱煊这一走,宣帝身边终于静了下来。
只是太过静了,就静出了一桩心事——成帝在的时候,整个大正宫中花团锦簇,妃嫔皆是一时之选不说,就连宫女也个个风致楚楚,颇有可观之处。可他登基以来,这几天早晚服侍的,怎么还是那几个临川王府里的太监宫女?
想起从前在宫中温香软玉的日子,他便有些心头发痒,将王义叫了进来:“朕这会宁宫中,怎地没有宫女服侍?从前在各宫苑中得用的宫女都哪里去了?”
王义便俯首答道:“回圣上,这是大将军特地安排,怕那些宫女中混着心怀先帝之人,对圣上不利。旧年宫里用的人,挑着好些的在慈福宫服侍前朝那些妃嫔,剩下的归在永巷做些杂务。”
宣帝点了点头,又想起那位一直没能找到的小皇嫂,心中不免又添了几分怜香惜玉之情。无奈他这个新君不能去慈福宫见先帝妃嫔,只得先推恩于那些年幼貌美、身世堪怜的宫人。
“如今朕已登位,会宁宫中人手尚不足,何况其他宫苑。且去永巷之中挑几个来与朕,若有得用之人,纵不在御前服侍,将来后妃入宫,也好选赐她们。”
王义应声便去,过了不久,果然挑了几名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宫女来,个个目光炯炯,面含□,十分期待地看着宣帝。
唯有这面容……咳,也未必比临川王府的好到哪去。
宣帝愁得睁不开眼,恨恨问王义:“怎地挑了这样的宫人就来了?”
王义也是委屈至极:“上回成帝被刺之后,在后宫已清扫一遍,裁撤了许多宫人。后来宫中大火,也烧死不少人,再加上剩下的还要先挑了好的服侍太妃们……我已是仔细挑了好的来了。”
罢了,反正一朝天子一朝后宫,以后他的自当比成帝这些更好。宣帝轻咳一声,示意太监把那几人送……送到慈福宫服侍太妃,又吩咐王义:“去把何丞相叫过来议事……朕既登位,也该选良家子了。”
☆、贤臣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怠惰的看官同学的地雷
上章修了一下,把修改的部分贴一下,省得大家再回头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