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滚刀侯作者:初吻江湖
第29节
正和帝:“……?”他听到了什么?
“鱼刺儿?”正和帝重复了一次。
“是,小侯爷可能是吃鱼的时候没注意,这鱼刺儿就卡在了嗓子里,不过幸好卡的不深,用镊子夹出来就可以了。”御医恭敬的回答。
屋子里寂静了一会儿,正和帝无力的摆了摆手:“都退下吧,叫齐恒不用费心了。”
一屋子人呼啦啦的进来,又因为正和帝的一句话而呼啦啦的退了出去,进退之间速度飞快啊。
石磊顺了顺自己的小脖子,卡鱼刺儿什么的,他真心不喜欢,小时候就卡过一次,导致他的童年对鱼有着非同一般的厌恶,大了倒是好些,就是吃的时候需要人给他挑刺儿,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跟正和帝两个人,都是娇生惯养金尊玉贵一样长大的,对于吃鱼要挑刺儿这样的事情虽然知道,可真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生疏。
就像正和帝,明明给石磊夹得是鱼腹那块肉多刺儿少地方,就这样的地方,石磊都能让鱼刺儿给卡到了。
正和帝回头就看到石磊讨好的笑着,自己也觉得这事儿有点儿乌龙了,亏的他刚才想了那么多。
“小臣不是故意的。”石磊尴尬的搓了搓手:“那个时候本来想吃几口米饭噎下去刺儿就好,可是你拉着我……。”
“算了,也是我没细心,下次不会了。”刚才石磊的样子让正和帝怎么也对他发不起脾气,更何况,这事儿也不怪他。
“那咱们继续吃饭么?”石磊还没吃饱呢。
正和帝伸出手指头点了点小定军侯的额头:“就知道呢!饭菜都凉了,吃什么吃?”
“那我还没吃饱呢!”石磊也不乐意了,耿耿着小脖子跟正和帝叫板:“皇上你知道么?管饭不管饱,不如活埋了。”
正和帝被他整的连脾气都没了:“我没不叫你吃,就是饭菜都凉了不好,撤下去让他们换一桌新的来,鱼就不要了。”他怎么能看着这人饿肚子呢。
正和帝的话音刚落,门就被推开了,一大堆人进进出出一圈儿之后,桌子上的饭菜还是那个数量,就是换了新出锅的而已,至于他们吃了几口的那些,早被人撤下去了。
“哦哦,吃饭吃饭!”石磊这次倒是自觉了些,拉着正和帝一起做到了饭桌前,拿起筷子先给正和帝夹了块肉,然后给自己也夹了一块,后来犹豫了一下,又给正和帝来了点儿青菜,咬咬牙,自己给自己也来了一筷子青菜,就是比起给正和帝加的那一筷子,少了许多啊。
正和帝这下子是彻底的佩服小石头了。
吃了一顿有惊无险的御膳,两次御膳席面,虽然没有石磊喜欢的大鱼大肉但是清淡的菜品里也是有荤有素的,足够石磊吃饱吃好。
等喝完了消食茶,被正和帝拉上龙床陪着午睡的时候,石磊才想起来自己的问题:“宣我进宫不是有事儿要跟我说的吗?”
“能有什么事儿啊?就是想你陪着我吃午饭而已。”正和帝满足的将人搂进怀里,两个人的身高有些差距,躺在床上的时候,靠在一起倒是恰恰好。
石磊就是再不通政务也知道,没有哪个大臣没事儿就被皇帝宣进宫来面圣的吧?
“这样好吗?”石磊纠结了一下,一次两次还行,长此以往可怎么得了?
“放心吧,过几日就有”集书馆“出现在大街小巷了,到时候我就说这是你的意思,那帮子人肯定相信。”借口什么的,正和帝是信手拈来啊。
“集书馆?”
“嗯,就是你提过的那个图书馆什么的,集中放置书籍,正好今年不是科举之年么。”
石磊懂了:“你这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的意思啊!”说完可放心的就准备睡了。
正和帝:“……?!”
224集书馆现
正和帝深谙细水长流之道,中午午睡过后,石磊就回了定军侯府,等到了晚上的时候,正和帝没有来,却通过暗卫给他送了一道小菜,是御厨新研究出来的油炸茄子干,油是菜油,倒是不腻人,能在这个时候吃上茄子,也算是一个新奇了。
第二天没有宣召石磊进宫,而石磊也在家里折腾了一番,从京郊空真道观请了个看风水测吉凶定日子很有名的道长来家里,开坛请香摇铃念咒之后,终于选定了三日后为吉日,石老太太搬出定军堂,待九日之后的另一个吉日,石磊才搬进定军堂。
石老太太尽管不甘不愿可也没有办法,现在她是不搬也得搬,搬也得搬了。
石磊没有选九日之后的那个日子,反而又要求道长给看看,还有那个吉日适合入宅。
“若小侯爷不欲那一日的话,须得多等十二日之后才有适合的日子入宅。”道长乃方外之人,只按石磊的问题回答,其他一概不想理会也不愿知道。
“那就选那一日入宅。”石磊确定了日子,他不想石老太太刚搬出去他就积极的搬进了定军堂,那样好说不好听。
而石磊频繁的被正和帝召见,又米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这朝中很多人都猜测不已。
连石老太太都因为此事,暂时放下了与石磊的隔阂,主动问过一次石磊。
但是还没等石磊说什么呢,张石氏一下子就给石老太太堵了回去:“那都是男人家外面的事情,瞎打听什么,还有没有点儿规矩了?回去抄一百遍女则。”
石老太太:“……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问出个子午寅丑还被罚了。
石磊跟正和帝学的时候,笑的特别解气,正和帝对
他们家的事情也是知道的,所以对石老太太他们那一支来说,还真是看不上。
“放心,明天就有消息了。”正和帝看着石磊得意的小样儿,眼中充满了温柔和宠溺。
第二天就有了传闻,并且风一样的传遍了大街小巷,当天下午就有了实物,其实正和帝已经准备了许久,却一直瞒着,直到这个时候,才突兀的亮了出来,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措手不及。
统一的小三楼形成的品字形院落就这么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院落里每个小楼的楼上都是被打通的三间大屋子,每一个屋子里都是满满的书架,三楼是孤本珍本,二楼是普通读物,一楼则是一个个书桌、椅子等,这是给人抄书用的,门口还有个大桌子和一处大书柜,桌子前有专门的人负责登记,那是用来做借书记录的,书柜里有最为平常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三座小楼里,一座是专门的四书五经,武略攻伐,兵书阵法等文武必读之物。
一座是各式杂学游记,像是法家,墨家,纵横家等典籍,也有包括山川地理、齐民要术等书籍,就是少点儿,毕竟那个不是很实用,考科举也不考地理杂记和如何种地育苗啊!
还有一座是佛道医类书籍,医药典籍最多,佛道之类最少,毕竟这里不是要劝人向善出家去的地方。
集书馆刚开门的时候,可是轰动了!
不说别的,光是免费看书这一项,对于无数的贫寒学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啊!
这个时代工艺突出但都是人工,书籍那绝对是属于奢侈的东西,一本书,没有个一二两那是你看都别看了,人都说穷文富武,多数学子都是家境贫寒的,他们肯定买不起那些书。
多少贫寒学子就因为没有书可读,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科举,要知道科考可不是那几本书就能搞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都决定了你知识的沉淀度,决定了你科考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世面上你能看到的书有多少也是个问题,像是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还可以搜罗到不少书籍,若是其他偏远的地方,就是你有钱,有时候都不一定能买到你想要的书,这才是关键。
因为一般书香世家,拿书看的比命都要重,轻易家里的珍本典籍,那是不见外人的,你有钱人家也不卖你啊!
你砸得起银钱,人家还嫌弃你铜臭呢!
再说了,自古文人就清高,注重名声,提什么也别跟他们提钱,提钱他们敢跟你玩命儿啊!
李老相爷听说这主意是女婿给出的,当即抚掌大笑,称赞“大善”二字。
“可是这样一来,妹夫岂不是得罪了许多的人去?”李国忠虽然也以妹夫为荣,可是他也是官场中人,有些事情他是能看明白的,不得不担心,这样一来,若是让人知道了,没准儿会对付定军侯府。
本来就因为科举改革的事情,小定军侯都快成了靶子了,幸好小定军侯这人滚刀肉的很,经过几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许多人都知道这人是个惹不起,因为他发起横来,那可真是谁都不惯着,孔老大人怎么样?还不是被气的死去活来的么、
“是呀!”李国珍也同意大哥的话:“父亲,妹夫毕竟是武将,这朝廷上的事情,他是玩不过那些人的。”光耍横也不行,妹夫可玩不过那些阴险之辈。
“就是,他才多大?那些人都宦海沉浮多少年了。”李国章也同自家兄长和弟弟一样,对妹夫的这种不知轻重很担心,文官最是了解文官,他们都是耍笔杆子嘴皮子的人,谁还不了解谁啊?就怕有人真的用心给妹夫挖了个坑害他,闹的这些时日兄弟没少关注妹夫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李国珍,他跟小妹李婉儿的关系最好,对石磊那是就差耳提面命了都!
“你们三兄弟说的在理,为父又不是老糊涂了,你们妹夫这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举动,功劳不能让他自己得了去!”李静言十年首辅大臣不是白当的,立刻就有了主意,“去,将家里存着的那些珍本孤本书籍,都拿去抄十本,然后印上我李家的印记,捐献给朝廷,放到集书馆内,供天下有识之士阅览!”
要不怎么说,人家李老相爷那“太平宰相”的称号不是白来的,人就是有那个政治头脑,任何事情到了他老人家手里,一个转个个儿,就有了转机!
“独”不成那就“众”好了,这个头要出也是大家一起出,到时候他倒要看看,还有什么招式。
“父亲好计策!”哥三个齐齐大乐,父亲这一手出来,可不就帮妹夫一个大忙了吗?起码能顶了一半的注意力过来。
“可是光咱们家自己不成!”李国忠提议:“不如联合几名清流官宦之家,他们也都是累世书香,一些好典籍还是有的,咱们做好事,也不能忘了同僚同年们。
”人多好办事啊!
大家都出力了,法还不责众呢。
“对呀!父亲,大哥说的有道理,这样一来,起码清流之中,没有人会觉得不妥,若是有人以此攻陷妹夫,清流中人岂能不施以援手?”李国珍听了李国忠的话,豁然开朗。
“三弟还少说了一样!”李国章脑子是转的最快的一个。
“哪一样儿?”李国珍问。
“不若咱们自己捐了不算,若是妹夫能说行动圣公家也能捐,那集书馆就无忧了。”李国章比大哥和弟弟都要有胆识,直接拉上了孔子后人为集书馆保驾护航,反正是免费的,不接触银钱,亦无铜锈味儿之说。
更何况,若是连孔府都赞成,那谁还敢反对?起码文人里,没人敢跟孔府叫板,人家那是文圣之后!
意义自然不同。
“好!说的都不错!现在马上去办!老大留下来,我有话和你说。”李国章和李国珍知道父亲有话和大哥单独说,也不嫉妒也不留恋,直接潇洒的行礼后,退出了书房,李国章去找妹夫小定军侯,李国珍则是去联系同年同僚们一起捐书。
“吾儿言之有物,安排妥帖。”李静言十分欣慰的看着李国忠这个嫡长子:“我李家有此麒麟儿,当无忧已!”
“父亲赞誉了。”李国忠永远都是谦逊有礼的性子,他是真正的文人雅士,而不是那种故作风雅之人。
“为父为官作宰一生,看到过多少起起落落,到了为父这个地位上,看人都是很准确的,只是你妹夫,以前还好,起码能预料得到这个人的行为,只是自打你妹妹去了之后,他大病一场,再次醒来,为父却是看不透了,行事作风粗俗却有根有据,得理不饶人,对上谁都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偏偏盛宠不衰,故而为父很少明确的跟他说什么,只是这小子,不折腾则以,一折腾必须惊人,自从抄自家,到自荐自考,哪个不是轰动一时?最后连在金銮殿上都敢跟人吵架叫板了,你说换了个人都干得出这种事情吗?不过,他也有个脸皮厚的,要是脸皮薄的早羞死了!”李静言一想到自己那让人头疼的女婿,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妹夫是个真性情的人。只不过父亲的意思是?”李国忠不明白父亲跟自己说这些干什么,领会不到父亲是个什么打算。
“你立刻入宫求见陛下,将咱们的打算跟陛下说一说,且千万跟陛下说,务必要让衍圣公出面赞扬一下集书馆,这样日后就方便多了。”李静言虽然远离了朝堂,但是眼光可没因为致仕了就有所缩短,照样看什么都犀利无比,尤其是,他是旁观者清啊!
225成与不成
正和帝这位少年就登基称帝的年轻帝王,有着历届帝王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年轻啊!
人年轻,就有冲劲儿。
脑子年轻,就有活跃的思维。
这位日后必定是一代明君,流芳千古的明君。
这一手出来,断了拉拢士子的可能,将天下贤才揽为己用,那些跟着唱反调的,日后结果肯定好不了,自己与其冷眼旁观,还不如上去助一臂之力,又牵连着女婿在内,待皇帝陛下得偿心愿了,定不会让儿子们白忙一场,他已经致仕了,以后儿子们的升迁,自己是帮不上大忙的,不如让他们简在帝心,将来前途有亮。
虽然说女儿不在了,但是女儿是怎么不在的,他老人家心知肚明,可是当时却无能为力,幸好女婿是个明白人,且还有三个孩子在,大外孙子更是早早的就让他爹给请封了世子,日后妥妥的爵位继承人。
且李家跟石家,前三代也有过联姻,认真说起来,也算是老亲了,李老相爷又在石磊考试的时候特意教导过他,师徒之名也有了,几重身份下来,石磊就算是姓“石”,可也能算得上是李家人了。
“可是,父亲,妹夫跟孔老大人……他们的关系可……。”李国忠说的吞吞吐吐,不过李老相爷知道儿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放心,孔老大人虽然与你妹夫政见不同,但是孔老大人却是真正的儒学之士,这样的事情他老人家必会应允,不但不会阻拦,且会推波助澜。”李老相爷看人的眼光很毒,孔友儒那样的人,早八百年前就被他看透了。
所以他一点儿都不担心孔友儒会拒绝,甚至猜测那老头儿还会非常积极的参与进来。
皇宫里,石磊正跟正和帝说集书馆的事情,因为这个主意的确是出自小定军侯不假,所以所有的大臣们都知道了,皇上为什么那么频繁的召见小定军侯了。
这东西不只是李老相爷能看得出来,别人也都不是傻子啊!
而且又从侧面反映了一下,正和帝这位当朝的皇帝,对定军侯府依然是看重的,甚至可以说是信重。
这一点让军机处的那些老元帅们别提多高兴了,虽然知道皇家忌惮定军侯府是应该的,毕竟谁身边有这样的存在都会让当权者忌惮不已,不过武将们在能理解的同时,心里却十分反感,他们拼死拼活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功成名就之后就要遭到猜忌什么的,是个人都受不了啊?更何况石家的定军侯府,可是多消停的一家人?都快要隐形了。
最为让他们失望的是,每每皇家能想起定军侯府的时候,就是外患过大的时候,这样红果果的利用,让军方一直都很介怀。
很难得的是,正和帝不和前四任皇帝一样,反而对定军侯府多加照拂,这会儿更是让人一看就知道,定军侯府是多受皇帝的倚重。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军机处简直是阳光灿烂啊!
“回皇上,李国忠李大人来了。”本来午后上书房那边结束的早,正和帝跟石磊两个人坐在一起品茶聊天,虽然仅仅是隔着老远儿的坐着,但是正和帝目前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要想跟这人亲近一番就得必须在屋子里,又一次他想牵一下手,结果就因为是在御书房,而且们还是开着的情况下,小石头就跟受了惊吓一样一蹦多老远儿,惊恐的看着他仿佛是在看一个妖魔鬼怪似的。
自那之后正和帝就知道,其实这人说的多么没心没肺其实心里头还是很介意的,所以正和帝若要解除这种介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噗!”石磊一口热茶水就喷了出来,他大舅哥儿来了?话说自打自己跟那位那什么了之后,就没见过岳家人。
不是什么心虚不心虚的问题,而是她下意识的就想规避,因为他还没有想好这事儿要不要跟岳家打一声招呼?
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可是就怕有朝一日,岳家人从别人嘴里听到了什么,还不如自己站出来挑明了的好。
他没有长辈,老姑奶奶是妇道人家,这样的事情,他也就只能依靠岳家了。
“没事儿的。”正和帝对石磊说的最多的几个字眼儿,就是这四个了,因为一切自有他来摆平,这人担心的那么多没用。
“好吧。”石磊深吸一口气,心里又拿出自己的那一套理论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李国忠进来看到妹夫也在场,一点儿都不意外,如今满京城谁不知道小定军侯圣眷正隆啊!
见完礼之后,正和帝随意的一摆手:“爱卿平身,来人,赐坐。有要事尽管说。”
“皇上,臣听闻集书馆……。”李国忠起身之后坐了下来,一开口就直奔主题,饱读诗书的人说话就是好听,反正石磊没跟上朝听政似的犯困,反而因为大舅哥儿所说的内容,十分让他感兴趣儿。
就是到了最后,李国忠说务必要请孔老大人带头,以博得一个好听的名声与道义。
“可拉到吧!”石磊苦瓜脸样儿:“那老头儿酸的都快要发霉了,自打前些日子朝会那次之后,老头儿跟我府里算是杠上了,小姑姑来信说,老头儿扬言要我好看呢。”
虽然说孔老大人说的“好看”估计也就是逮到机会就要报复回来,但是说实话,石磊真心不乐意接触像孔老大人那样的“蠢”儒学大家。
“那还不是你嘴欠吗?有话不会好好说,就知道胡搅蛮缠!”李国忠也顾不得是当着正和帝的面了,对这位混不吝的妹夫啊,李国忠这大舅哥儿当的都快要赶上老侯爷操心了,李国忠本身就比石磊大了快二十岁,看他就跟看自己儿子似的,真真是很铁不成钢啊。
“那他嘴就不欠啦?整天唧唧歪歪没完没了,我不跟他斗跟谁斗?让我睡不好觉,我就让他也不好过。”石磊这小暴脾气,可不定时的发作一番。
“两位卿家都是为了国事。”正和帝可舍不得让石磊被大舅哥儿训话,以和事老的身份给两人说和。
这位和事佬的身份太高大上,两个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不过李国忠倒是不忘初衷:“那皇上您看这事儿?”
“放心,回去带朕与李老相爷说,他老人家辛苦了,他的意思朕心里明白。”正和帝这句话是出自真心的,他当时准了李老相爷的致仕,未尝没有夺权的嫌疑,但是李老相爷二话不说就真的致仕了,可见不是个恋权的人,李家又十分旗帜鲜明的支持他这个当皇帝的,正和帝不是不知道。
所有的好他都记在心里呢,要不然也不会重用李家三兄弟了,现在别看李家三兄弟官职不高,可实权却是大大的有,这也是李老相爷虽然致仕了,可没人敢小瞧李家。
这回又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正和帝更是知道李家的态度依旧如此,他能不高兴不感谢李老相爷么。
“皇上严重了。”李国忠说完了正事,倒是十分潇洒的告辞离去,他还有些事情要去办呢。
倒是石磊,一看他大舅哥儿走了,赶紧凑了过去:“你真的要那个老头儿出面啊?他能答应吗?”
“他必会答应。”正和帝看石磊紧张兮兮的样子笑了,“要不打个赌如何?”
“赌什么?”石磊觉得孔老头儿不会答应,那老头儿比驴还犟,现在谁不知道集书馆是他小定军侯提出来的啊?
“赌答应对方一件事情,我赢了你要无条件答应我一件事情,你赢了同样如此。怎么样?敢不敢?”正和帝准备了铁锹,正在努力挖大坑中。
“赌就赌!”石磊觉得自己稳赢,因为他小姑姑来信都说了,孔友儒那老酸菜记仇着呢。
坑挖好了,小石头毫不犹豫的就跳了进去,日后再也没有爬起来的时候……。
第二天正和帝找了个不忙的时间,让高大总管亲自去孔老大人家,将孔老大人请进了御书房。
也不知道正和帝跟这位孔老大人是怎么谈的,反正半个时辰之后,孔老大人神情激动满面红光,连走路都虎虎生风了起来,干瘪的老头儿仿佛迎来了第二春似的。
石磊听到消息的时候就有点儿感觉不好了,等转天就有了结果,孔老大人亲自驾着马车,给集书馆送了一马车的书籍,若是单纯的书籍也就罢了,关键是,别人家送的都是手抄本,这位老大人送的却是原本啊!
而且原本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三卷竹简,这种东西都是从秦时就流传下来的,别说是竹简了,就是里面的一根绳子它都能称得上是古董了。
随后各个世家大族高门府邸统统效仿,且谁家捐了书籍,可允其在书籍最后一页空白处,盖上自家的私戳,以作留念之用。
本来有些缺书的集书馆,立刻就被填充满满,正和帝策划铺的很大,不只是京师里有集书馆,但凡是州府之中,必定有两至四座集书馆存在,一时之间,学子们纷纷对皇上赞誉不已,因为集书馆是正和帝用内库的银子建起来的,所谓内库,就是皇帝的私房钱。
226君无戏言
打赌失败了的石磊,进宫去找皇上兑现赌注,只是挑的时间太好了,竟然是正和帝什么都做好了,正在休息的时候,石磊不得不怀疑他这是早有预谋。
“你说吧!什么事情?”石磊坐在正和帝对面,两人中间隔了一个小茶几,一副慷慨的表情,但是私底下紧张的要死,也不知道是什么条件。
现在可后悔跟他打赌了。
因为他没想过自己会输。
那老酸菜跟他八字不合!
妥妥的宿世仇怨不解释!
“其实也没什么……。”正和帝起身,是小小声儿的贴着石磊的耳朵说了一句话。
然后就看到石磊的脸啊!
红的都要滴血了啊啊啊!
“你要想好了哦!”正和帝竟然还不放过他,说完了也不走,很干脆的就站在他身边,一副随时会怎么样的架势。
“……你说过让我在上面的……你这个骗子……以后不跟你好了……。”石磊哭丧着脸,说话都有气无力了,这个坑太深了,他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今天你就在上面。”正和帝很大气,他不跟这人计较这些问题,只要他高兴点头就成了。
“……真的么?”好歹还有一次机会,虽然日后翻不了身。
“当然是真的了,君无戏言!”正和帝这人的信誉非常好,简直是满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