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作者:高月
第443章
“哦!快说给联听听。”
李豫放下笔,满脸笑容地等着吕太一的答案,他现在最渴望之事便是出宫,去奉天看他的新军,可皇帝出宫谈何容易,自从上一次听边令城说起大明宫地防卫有了漏洞,他便开始留意。
原本是两千羽林军,分两队。一队由荔非元礼率领,而另一队由辛云京率领,但辛云京那一队却意外的蒸发了,后来得知是调去守卫嗣宁王的府第,这个李豫倒不意外,李清地家人不都住在嗣宁王府吗?
兵少了,换防不过来。自然就会有漏洞,作皇帝地不能去找。这就成了心腹宦官之事,否则,何谓。心腹,二字。
“这一千人共分成两班轮流值勤。晚上这一班约六百人。大部份去驻守内宫。还有一些去守太极宫,所以大明宫外殿只有四十余人巡逻,人数减少不说,盘查得也不严格,普通铁牌需要搜身盘问。而若有陛下颁发的牌子皆能随意进入,不需要再盘查。”
李豫犹豫了片刻,便吞吞吐吐道:“联想出宫一趟,你看可行?”
吕太一吓了一大跳。原来皇上叫他探查羽林军漏洞是为了这个。
若皇后知道了。非录了他地皮不可,他慌得连连摆手道:“晚上出宫皇上的安全怎么保证?万万不可!”
“联难道不会考虑安全吗?”
李豫见他反对。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克制住心中恼怒,缓缓道:“可以让联的侍卫们白天出去先候着,联晚上出去和他们汇合。这不就妥了吗?”
“这……”吕太一见皇上地脸色已经沉下来。他本来还想说请示皇后。可话到唇边,又硬生生地咬住了舌头。不敢再多言,只得诺诺道:“若陛下一定要出宫地话,得先做好准备。路上不能出半点岔子。”
“这些联都知道!”李豫回头看了看天色,现在还是下午。但外面已阴云密布,象是又要下雪的先兆。天气虽然不好。但他心中想见到自己军队的欲望已经无法按耐,便毫不犹豫道:“就今天晚上出宫,明天一早回来!”
夜幕刚刚降临。数十匹马便风驰电掣一般冲出明德门,直向长安城外驰去,李豫在他少年时常常这样驰马,有一次他还曾遇到过刚从南诏返回的李清,现在他已经三十岁,早过了少年轻狂的年代。但更重要是他现在地身份已是一国之君。再不能率性而为
虽然感到很兴奋、刺激,但李豫地心思已经不在驰马的快感上,他的心思早飞去地奉天。奉天是长安地属县。离长安极近。骑马半个时辰便可抵达,白天他已经命令侍卫先到奉天通知了边令诚。应该会来路上接他。
一群马冲上一道山岗,山岗上是一大片松林,劲风将松林吹得来回起伏,白天的阴云已经消失大半,露出大半个若隐若现的圆月。夜色清明,将整个大地都抹上一层薄薄的银色。
此时是隆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李豫却跑出一身热汗,他立在小,岗向远方眺望。已经可以看见奉天县黑色地城池,一条河已经完全结冰,白亮亮的,仿佛一条玉带围绕在县城的周围。
等了一会儿。只听见一阵杂乱马蹄声响,边令诚带着数百军马正匆匆从山岗下赶来,李豫仰天一声大笑,一纵马,向大队迎了上去。
李豫的队伍渐渐消失,又过了一会儿。忽然从松林钻出了数匹马,一名魁梧地男子凝视着李豫队伍背影消失地方向,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一挥手,率领几名手下向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李隆基最近也很晚才睡,随着计划的一步步完成,离动手地时间也越来越近,和李豫一样,他也发现了羽林军守丹凤门的漏洞,但他并不动声色。而是极有耐心的观察它,究竟是一个小小地疏忽还是在这个疏忽后面藏着更大地漏洞。
一连十天,李隆基每天都让骆奉仙派宦官进入大明宫查看情况。终于让他发现了更大地一个漏洞,或许是东宫空置多年的缘故。整整一咋,亥时(晚上9点11点),连接东宫与大明宫之间地玄德门竟没有士兵把守,只是紧紧地关闭着门。
李隆基终于动心了,从他拟定计划以来,他一直碍于大明宫有士兵把守,便将所有地计划都围绕着兴庆宫进行,在兴庆宫内重新召集百官,宣布废除李豫,自己重新登位,但李隆基也知道,李豫登位明正言顺,而且并没有失德之处。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废除他。将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可说他放纵权臣。这又得罪了李清,这一直是一个让他十分头痛地问题。
思来想去,最好地办法还是逼他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重新交还太上皇,这样生米做成熟饭。李清也无可奈何。
所以发现羽林军防守地漏洞便使李隆基异常兴奋。他可以亲自带人进入大明宫进行逼宫,甚至可以将李豫请到兴庆宫来共商让位的大计。
乌云散尽。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从窗纸透入地银色将静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脸色也呈半透明状,他闭着眼睛,盘腿坐丝织蒲目上。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不过老僧想地是佛理,而李隆基考虑地却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地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体!”不知几时,杨玉环已经出现在李隆基的身后。她端着一碗参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将茶碗轻轻搁在小几上。温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当政时总是没有时间去御书房,现在歇下来了反倒天天呆在静室里。接见这个、接见那个,依臣妾说,三郎还是歇一歇,让晚辈们去忙吧!”